lzw6 发表于 2024-5-11 08:04:18

短视频行业中存在的十个有趣地方,你知道吗?

本文作者介绍了目前短视频行业中存在的十个有趣的地方,其中还包含了自己的思索、分析、总结与猜测。

一、快手就是村里的那一枝花

尽管不断努力在构建“记录生活记录你”全民形象来甩掉往年非主流产品调性和刻板印象的快手,因三四线及农村主力军用户的沉淀仍不免还是会让人感觉十分的接地气,但话说回去,在其产品设计中也会有不少与众不同引人思索的地方。

1. 大多数短视频APP导航都是精典模式:底导+底部页签式导航

唯独只有快手,采用底部页签式+左侧抽屉式导航的方式。

快手整个界面看似很轻,且在短视频应用中变得较为新颖,但相较于用户习惯的主流精典模式,用户在使用个别功能时,抽屉式导航会因多一个手势而让用户觉得入口变深,这样的界面设计是否仍功小于过?

当然我也相信用户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被“教育”的,能让用户习惯所谓的精典模式,也能让用户习惯其他奇特的模式。只是看哪种情况试错成本较低了。

2. 打开时默认步入首页中的推荐、热门或精选等固定页签

几乎所有短视频在打开时默认是步入首页中的推荐、热门或精选等固定页签,以此来让用户直接体会其感兴趣的或是平台热门的、推荐的内容,可以觉得这是平台借此来降低用户逗留时间和单次使用时长的方式之一。

而只有快手在打开时直接步入用户上一次退出APP前顶导逗留的tab页,目的是为了衔接用户先前离开APP时的使用思路?还是另有它意?而我们常见的要记录上一次使用路径的大多是游戏类应用,使得玩家载入保存的进度借此来继续接下来的游戏。

可问题来了!对于短视频类的应用,有多少用户能记得ta先前离开时关注的是哪些?这样是否有助于内容的分发?即使拿着用户离开APP前一直在关注此页证明该用户本身对此页面展示的内容比较感兴趣的理由来理解,是否会说不通或者说得也太过牵强?

3. “千呼万唤始下来”之快手“收藏”功能

在近日快手的更新迭代中,我们可以发觉,快手添加了收藏功能,而快手的收藏功能也仅是针对视频本身,最终在用户个人主页中和“作品”、“喜欢”等功能一起呈现。

而对于收藏这个功能,其他短视频APP(如抖音、梨视频、火山等)不仅仅是收藏视频,还可以收藏话题、地点、音乐等。

我觉得,“喜欢”和“赞”通常是用户直接抒发一瞬间的看法或兴趣爱好的方法,是一种公开、主动与其他人互动、交流的行为,而“收藏”则更多的是考虑用户自己,用它来抒发此内容有用,形成资料库后可拿来在某一时间查询,帮助用户获取相应信息,对于用户来说,可以公开也可以私密。

同时在我看来,一般来说,收藏数目要大于赞/喜欢的数目。快手在展示上将用户的“收藏”和“喜欢”放在同级别的入口,看起来没有差异,但在内容消费时,前端收藏功能的入口是要比赞更加深(用户需多点击一次)的,所以通常情况下收藏中加入了用户更多的思索和决策,根据用户的喜欢和收藏行为对应的内容和数据的差异,以此帮助平台更好地做定向分发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4. 大型K歌现场

在视频创作界面,快手将“K歌”与“拍摄”置于同等级别的一个tab,类似短视频版的唱吧和全民K歌。

我觉得,这如同直播孵化形成的场景,很多用户通过直播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艺、兴趣爱好或打发无趣的时间,而快手看见并捉住了这块市场,根据其用户群体的行为、兴趣爱好和需求细分了该类场景,从而形成了K歌这个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它与唱吧和全民K歌的部份用户群体是重合的。

也可以看作是快手背景音乐功能的拓展,既然有了歌曲的版权,就进一步拓展其使用的场景以及被使用的次数;同时,结合“快手音乐人”等营运活动和计划,快手鼓励用户创作,K歌的形成也进一步降低了其他短视频制做时的背景音乐元素,因此它们也许是相辅相成的。

如果后期将短视频版的K歌功能进一步加入竞技、打分、送礼、排行榜等元素,相信会愈加有利于该类作品的创作、传播和分发。

综上所述,相比于其他短视频APP,快手在产品设计中的脑回路特别清奇,可以比作在短视频领域中充分满足其目标群体需求的最接地气的那一枝花。

二、抖音是一个大杂烩·究极体?1. 抖音热搜VS微博热搜

当前人们的时间被各类诱惑碎片化,在这种碎片化时间里,人们似乎很享受经大众和平台“筛选”后的热度信息,在节约搜索时间的同时,也获取到了现今社会关注的主流信息,还有了与人社交时的谈资。

热搜如同是风向标,它让用户听到了当前社会搜索和关注的热点,当用户点击去关注时,用户也成为了制造热点的一份子。同时让社会媒体见到了宣传的渠道,也让平台多了内容统计、分发甚至是商业售卖的渠道。

众观主流APP,热搜做得相对优秀和成熟的平台当属微博了。区别于往年传统媒体渠道(电视新闻、报纸等),在自媒体时代,无论社会重大新闻,还是名星娱乐八卦,在以媒体属性出身的微博的“最新鲜·最热门·最有料”实时热搜榜中总能彰显下来。结合新政要求、话题营运和场景化的拓展,进一步开发出“话题榜” “新时代” “同城榜” “好友榜”。

同理,抖音如同短视频版的微博,同样开发出了性质类似的“热门·新鲜·多元”热搜功能。

结合新政要求,内容属性等,创造了“热搜榜”、“视频榜”、“正能量”、“音乐榜”这四个榜单(其中,近期的产品版本更新迭代中在此界面下架了音乐榜这个tab,将其独立弄成了搜索页面中的“DOU听音乐榜”,更加符合音乐是用来“听”而不是“搜”的性质,同时也可以看出抖音对于音乐这块市场的看重),以热度来测度,聚合了话题、用户、视频、音乐和搜索等多个元素,满足当前碎片化时代用户要求快速的猎奇心理。

对于内容平台而言,榜单既对内容进行了筛选、分类和分发,也量化了当前社会热点,更加能看懂用户、创作者和社会背景,推动相关营运和商业策略的拟定;对于内容创作者而言,榜单是一种认可,也是一种资源,同样是竞争和显摆的资本;对于内容消费者而言,榜单节约了用户搜索和筛选的时间,帮助用户更快地了解社会热点,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和与大多数人交流时的谈资。

抖音热搜是因搜索而生,虽有营运、商业等诱因的些许干扰,但总体还是从用户搜索和关注的热点出发,而名星爱DOU榜和DOU听音乐榜却是因两个垂类(明星和音乐)而形成的榜单,多了更多社交打榜的属性。

一类是以名星天然吸粉的性质聚合粉丝效应,使名星创作的内容更热,同时用户可通过多观看多互动等类似打榜的方式使其喜爱的名星获得相应的资源(增粉,获得平台的宣传资源等);一类是借助抖音沉浸式的消费,不管是视频反复多次被观看,还是营运推动下音乐的多次使用或再创作,抖音具备一种魔性能将原先小众的歌曲变热或是将当前热门歌曲显得更火,很多背景音乐一夜之间就弄成了神曲,出现在各大音乐类APP的榜单中。

抖音正是借助了这些优势将其弄成了音乐榜单,去评判歌曲的热度,并进一步加快歌曲的传播和分发。同时我猜想,未来抖音上的部份音乐可能会弄成用户付费后才可用,但抖音会不会如此做,用户会不会继续埋单,我们可以拭目以待一下。

2. 抖音DOU+ VS微博粉丝头条、快手粉丝头条

近期的产品迭代中,抖音上线了“DOU+”功能,即用户付费将视频内容在首页推荐流推荐给更多兴趣用户,从而提高视频播放量和互动量。

看似这只是新增了一种仅针对内容推荐的商业模式,但通过研究发觉,“DOU+”将原创优质视频,信息流推荐以及二次加热传播联接上去,并产生一个闭环,让更多人听到优质内容,与更多优质内容进行互动,同时让更多创作者了解哪些是优质内容,通过其相关数据的反馈,进一步推动更多人创作出优质的内容。

“DOU+”和快手的粉丝头条类似,均是针对用户作品的推荐,辅助作品能获得更多展示量、播放量和互动量的同时,也可能会带来粉丝数的下降。

http://www.qianxianly.com/data/attachment/forum/20240511/1715385858101_0.jpg

但我发觉,“DOU+”只会在48小时内在首页推荐流中推荐投放内容,而快手的粉丝头条会在最多24小时内在其首页底部的三个页签,即所有粉丝的关注页置顶诠释一次,发现页或同城页爆光位置展示一次投放的内容。

同时,在投放中,抖音“DOU+”是按照付费金额来为用户展示预计提高的播放量,而快手粉丝头条是按照要展示潜在粉丝数来定义付费金额的,前者给用户的觉得是透过付出能看到回报,后者指出用户付出获得的push量。

基于此,我们是否可以觉得,在投放时用户直接可以晓得可能提高的播放量(可能包含重复播放次数)的“DOU+”会比将视频展示给潜在粉丝,但具体有效性没有得到具体评估的快手粉丝头条有更好的用户体验呢?

同时,从界面体验来说,因“DOU+”对加热的视频只需在首页推荐流中为潜在兴趣用户展示,故在投放时用户操作相对愈发简单,只须要选择是系统智能投放还是自定义定向投放,其中系统智能和自定义的区别在于感兴趣用户人群各维度(性别、年龄、地域等)的进一步界定。

而快手的粉丝头条不仅因影响的界面更多造成的使用较为麻烦外,它还分辨了作品和商业的推广,其中商业推广包括广告营销等,同时也须要投放者有相关行业资质才可以选择此方法投放。

再来瞧瞧微博粉丝头条,因微博本身的性质决定了除博文头条外,还有帐号头条和搜索头条,其中申请使用帐号头条还须要满足一定的条件,搜索头条是按照用户选择的关键词(包)去展示,而博文头条与快手类似,会通过粉丝信息流首页,其他活跃用户信息流靠前位置和搜索结果页1-4位进行推荐展示。

同时,微博粉丝头条也和快手一样,是通过覆盖人数来定义用户付费金额的。我关注到之前抖音“DOU+”还能像微博粉丝头条一样向指定帐号的粉丝相像用户投放,但当前抖音已取消了这个定向投放的形式。

那既然之前能上这个功能,我们是否可以觉得,抖音虽然和微博一样具备较为建立的帐号体系和标签分类?下线是因为标签还不够精准或则说投放后用户反馈的疗效较差呢?

综上所述,抖音“DOU+”结合了微博粉丝头条和快手粉丝头条的部份特征,但无论是自投还是代投,DOU+的定向投放形式都是一样的,在使用体验和用户感知上,给用户留下较为一致的印象,这点是同时区别于微博和快手粉丝头条的地方,仔细思索,界面设计(沉浸式推荐和页面列表推荐)可能是带来该区别的重要诱因之一,且微博和快手看起来更像是一对竞品。

3. 抖音同城VS大众点评

抖音同城场景化细分了小吃、景点、文化、玩乐、酒店、购物、运动等领域,在各领域从商圈、排序、类型三个维度建立推荐列表,在此基础上对相应领域TOP10地点进行排行产生排行榜,同时一级页面还有热门地点以及该领域热门视频的推荐。

点击步入某市点后的二级页面,会有该地点的地图位置(下拉屏幕),标签,地址,定位在此的短视频,相关评价甚至是其他APP套票等信息推荐的展示。

围绕着“同城”概念,以短视频的方式扩宽了用户消费的场景,同时也为后期进一步商业化(榜单位置售卖,深度商业合作等)打好了基础,它如同短视频版的大众点评。

虽然大众点评如今也在鼓励用户多以短视频的方式去发表自己的见解,但基于原先业务发展的沉淀及用户的习惯,图文信息会相对更多一些。而抖音同城不一样,它直接从当前你们都在关注的短视频领域切入地点评价体系,做出自己的榜单和排序推荐,以更直观的形式向用户作出展示,同时也通过用户的社交互动进行反向验证,同时帮助后台更改相应的排序算法,构成一个正向循环,使平台建立的榜单和推荐更具说服力。

但在体验中,我发觉抖音同城当前关注的是在该地点用户创作的视频推荐,无论该视频是否与该地点对应抖音定义的领域的特性和属性是否一致,都会因内容创作者在这个地点定位过而根据热度大小被对应推荐下来,这点可能会导致用户对领域-地点-短视频这两者的关系形成歧义。

比如:定位在故宫的视频,用户直觉觉得应当诠释的是故宫相关风景,但实际上给用户呈现了与家里的宠物互动的内容,这种情形下给用户带来的使用体验和感知虽然并不好。因此须要后台通过算法对视频简介排查过滤或通过人工营运降频下线无关内容。

同时各领域榜单中的地点推荐指数根据从何而至?是定位在该地点发送的视频数目多,热度高?还是以第三方APP的数据作为参考?给用户的感知上目前是不太具有公信力和说服力的。

相反,大众点评不太一样,它主要就是借助用户的打分、评价,再结合商业合作等诱因形成的推荐和相应的榜单,同时用户也有相应的级别,在一定程度上数据愈发透明化,用户可依据平台上其他可信用户给出的信息去选择店家。

同时大众点评对于某个地点的短视频,也大多是用户基于该地点相关事物去拍摄的,更加紧贴主题,而不太会出现挂羊头卖狗肉的情况。

抖音在同城中作出的短视频场景化探求是值得赞赏的,如何能把大而全的东西做得愈发小而精,如何将榜单和排序做得愈加具有公信力,如何将别的应用先前就具备的功能作出抖音不一样的特色…抖音未来在同城和垂类内容上还有很长的路须要探求呀!

4. 小程序

抖音在迭代更新中添加了小程序的入口,但近日又隐藏了。虽目前还弄不清它要推什么样的小程序以及后期要如何玩,但我们可以显著感知到小程序就是当前发展的蓝海,微信、支付宝、百度、今日头条等大厂都陆续入局。接下来想和你们开一些脑洞:

(1)抖音为何要做小程序?

头腾大战正在进行,你的一杯羹也起码分我一半。

微信在2017年1月上线小程序后,虽遭受着争议,但正因陌陌强社交属性,使得“用完即走”的小程序进一步扩宽了陌陌的变现之路,丰富了线上线下的场景,建立了以流量为基础的应用生态。

在第五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公布的数据中显示,目前陌陌小程序的日活已达2亿,有150万开发者加入到了小程序的开发,小程序应用数超过了100万,涉及各行各业。基于陌陌已验证过的这一条路,作为当前日活也已达到2亿的抖音决不甘示弱。

如果仅把抖音看成是一个短视频APP就太局限了,抖音虽相比陌陌的熟人社交较为弱势一些,但基于它本身的场景化开发和应用,商业价值的进一步挖掘和拓展,以及当前大流量的凝聚优势,小程序的到来是迟早的。

(2)抖音会有什么样的小程序呢?

我觉得短视频和直播在某种程度上有点类似,直播中最能变现的当属游戏和电商相关的垂类内容。同理,在抖音,如KOL、网红、PGC等内容创作者要想变现,在吸引粉丝和流量的同时,需要同步用广告链接,商品小窗等方式沉淀用户并引导变现,因此电商垂类小程序可能会满足这些场景并得到应用。同时,从上述剖析中,大家也可以显著感知到抖音在基于LBS(同城)方面的战略布局,因此可推断基于LBS的服务工具类小程序可能会出现在抖音中。还有,抖音的主要用户群体是在25-30岁,更年轻化一些,年轻人关注的潮流时尚,泛娱乐文化可能也会成为抖音小程序孵化的小程序类别。

(3)同样是做小程序,微信和抖音最后谁会问鼎?

微信是第一个吃毛蟹且把“小程序”这只龙虾吃得有滋有味的应用。

从即时通讯工具开始,微信就奠定了熟人社交的属性,它庞大的社交网络也为小程序带来了足够大的流量,足够多的用户黏性和使用频次,使得指出“轻短快”的小程序因场景化的拓展逐渐也提高了用户打开次数和使用时长。

微信可作为用户的ID直接授权登陆任何小程序,各个打通击破,用户使用方便,同时开发者开发上去也相对简单,试错成本较低,因此越来越多的用户集聚,从“跳一跳”,到“拼多多”再到各式各样各行各业的小程序,为陌陌同步创造了场景化的线上线下生态,缔造了不同的可能性。

而抖音,始终还是以内容生产消费为主的APP,虽势头强劲,也具备相应的分发传播能力,但我觉得其孵化的小程序应当须要愈发紧贴平台属性一些,更多的会偏向内容、电商相关、时尚娱乐相关、游戏等。

抖音的社交区别于陌陌的熟人社交,和微博更类似,它属于陌生人社交,而且更像是双向社交,因此在场景化的孵化上不会像陌陌一样可以涉及各行各业那么多的领域。

但同时让我注意到的是,其国际化的发展速率却是不容小觑的,今年10月抖音海外版TikTok的下载量超过了Facebook,Instagram等,海外拓展可能是让陌陌比较头痛的一块,而抖音做到了,所以我们是否可以推断抖音结合海外市场特性和场景去拓展小程序可能并不比陌陌弱,甚至会另有一番景色呢?

从热搜、DOU+再到同城、小程序 ,以及近日上线的“购物助手”(内容消费者后端以短视频中嵌套商品橱窗,双击>点赞,点赞>双击,粉丝>粉丝呈现,后端由头条的放心购担保,再与天猫深度合作,而内容创作者须要满足一定的条件才可以申请商品分享功能),抖音将产品战略覆盖到营运、商业和整个生态中,集合了竞争对手的各类优点,再结合自身的产品调性,变成了用户现今使用和感知的样子。

看似大杂烩,但通过不断研究和迭代,孵化成了究极体,相信后期它就会再进一步进化,变成那更少数的超究极体……

http://www.qianxianly.com/data/attachment/forum/20240511/1715385858101_1.jpg

三、微视的亲爸是?

从名星代言人到《创造101》再到pick爱豆概念,微视从2018年4月全新复活,又回到了大众的视野中。

区别于快手主打“每个人都是生活的记录者”,抖音主打“年轻人音乐潮流社区”,微视承接了腾讯在文娱方面的特性和属性,在产品功能开发上愈发重视名星效应和社交属性,可以说这是微视在短视频领域发展中先天的优势所在。

明星是微视一个不可或缺的关键词,以名星触发用户,在吸引用户观看视频并对视频抒发自己心态的同时,给予用户相应的奖励(call棒),当积累相应的奖励后,用户可用自己获得的奖励再作用于喜爱的名星发布的视频上,为名星打榜,帮助爱豆获得平台提供的相应的资源。

从触发到投入再到触发,形成了用户由名星而至再到产生习惯为名星持续打榜这个闭环。

充分利用了腾讯仍然以来产生的名星效应,最终以“明星应援榜”(微视上名星发布的视频受欢迎程度的榜单)的方式将用户的战果诠释下来,在周榜和总榜中爱豆多变的排行,排名背后名星获得的资源以及与用户的进一步互动,就是这部份群体努力的动力和酬赏,让用户在竞争意识的支配下,进一步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这样一个“上瘾”的过程,对于平台来说,就是借助自己的优势和产品调性使相关数据降低的过程。

在当前争斗较为激烈的短视频市场,今年4年才复活的微视要想在市场上迅速拥有自己的一块立足之地,先天的社交优势必然是一个重点。

从最开始在陌陌中发布朋友圈为微视留入口,再到结合QQ、腾讯新闻等全渠道为微视宣传导量,只能说,微视果然是腾讯妈妈亲生的。再从产品功能设计上看,在微视的发现页,之前与“明星应援榜”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的是“合拍星球”,从这个入口步入后,用户听到的流都是各类型的合拍视频,可转赞评抒发自己的意见,也可以继续合拍发表。

可以发觉,微视在视频播放界面上将合拍放在了与赞评转同等重要的位置,这是区别于其他几家短视频APP的,它们将合拍功能至于分享按键中更加深的入口,也正是说明微视在这块的用意,陌生人通过短视频联接上去,形成陌生人社交生态,巧妙地扩宽了短视频拍摄的场景,多元地让用户形成了更多地互动和共鸣。

同时,还有万花筒字幕和求赞功能(即以视频二维码海报图片或链接的方法可向其他用户转发吸引用户观看),都赤裸裸地向用户展示着微视独占优势的社交属性。

在2018年11月艾瑞APP指数中,微视的女人用户(60.37%)远小于女性用户(39.63%),这与腾讯另一个视频APP腾讯视频有异曲同工之妙(同时间段,腾讯视频的女人用户占比55.61%,男性用户占比44.39%)。

那为何腾讯系视频产品这么吸引男性用户的关注呢?我想上述提及的名星效应和社交属性会是其中的缘由,再加上营运中捆绑大量综艺IP(创造101,吐槽大会等),且一般来说女人用户通常较女性愈发重视娱乐和感性的内容。

综上所述,毋庸置疑,微视就是腾讯父亲的亲儿子,既承继了优点,又充分利用了资源,鉴定完毕!

四、美拍是混迹于短视频界的一股“清流”

最开始美拍就是一个视频拍摄制做的软件,到后来发展成为短视频社区,从产品名称到产品色彩等方面,无一不是在证明它是一款聚焦男性用户的APP。

事实上,从2018年11月艾瑞APP指数中彰显,美拍的女人用户已占比75.87%,也相应否认了这个问题。这在主流短视频行业中,应该是独一无二的存在。从用户年纪层剖析,其31-35岁的用户占比最高,为33.9%,其次是25-30岁,占比28.85%。

一般来说,当前主流的社交短视频APP的用户主力军都在25-30岁,甚至25岁以下。我觉得,美图公司旗下的产品延展的相互影响是诱因之一。

从11月的艾瑞APP指数中我们可以看见,美图秀秀和美颜相机的主要用户也是在31-35岁,即90后,与美拍的分布很类似。

从美图秀秀到美拍,这中间是品牌效应和用户习惯的延续,让这群00后用户去玩抖音可能用户会反馈get不到80后的时尚,不喜欢玩也不爱看,但若果让他们用美图P个图拼个图,用美颜相机来个自拍,用美拍拍个视频,可能对于他们来说简直就是信手拈来。这就是区别。

当然了,原来美图秀秀,美颜相机盛行的时侯,当前主力军00后用户那时也是20多岁的时侯。只能说,每个时代每代人有各自不同的玩物和玩法。

因此,在美拍实际产品设计和营运中,也考虑到了这点。美拍的频道页将短视频分成了17个领域,包括美妆、穿秀、舞蹈、美食等。从用户角度考虑,美拍的主要用户90后和00后,他们关注的是哪些?为什么美拍要将视频垂直细分成这么多个领域?

80后催生了“视觉系”互联网,图片美化、照片分享应用百花齐放,如:美图系列(美图秀秀、美颜相机、美拍、美陌等)。80后追求抒发,90后追求愈发自由豁达的抒发,他们都勇于展示自己的才艺和看法。

对于生活中的休闲娱乐,或在兴趣爱好、个人技能方面,80后80后都是倾向于也舍得金钱投资。

但90后在当前阶段已逐渐从个人世界到两人世界再到家庭,所以她们的关注点会转变到事业,人生价值,母婴,生活实用技能上;而80后愈发自由,自由地恋爱,自由地发展,自由地抒发,他们关注社交、自身兴趣爱好、明星、吃喝玩乐。

面对这样的差异,美拍借助垂直分类的方式覆盖了其目标用户,使每一类别有了它自己的价值,同时用户在消费类别产品时,也可能会由于同一类别的流的影响,延长用户内容消费时间。同时在发布视频的界面,美拍须要内容创作者选择分类,也是为了易于后台分类展示,分发传播。

拥有非常的名子,又聚焦男性用户,既有PGC又有UGC视频的诠释,很符合产品自身定位的美拍确实是短视频界的一股清流。

五、横竖屏 VS PGC/UGC

横屏模式的平台大多提供的内容是偏PGC的,时长通常控制在1-5分钟内。从内容上看,有横屏模式的短视频APP会对内容进行分类,且维度较为丰富,如西瓜视频、梨视频和美拍等;有的会注重媒体属性,基于某一类别的制做,例如梨视频;从用户使用上看,一般具有横屏模式的短视频APP就会有视频进度条的展示,甚至是拖动,如西瓜视频,梨视频等,同时像美拍中的横屏视频,还对应开发了弹幕、镜像和倍速播放等附加功能。

从数据上看,一定程度上偏PGC的横屏视频内容愈加吸引女性用户,在2018年11月的艾瑞指数APP中,梨视频和西瓜视频女性用户占比分别为60.56%、51%,且主要用户群的年龄要稍为偏大一些;相反,竖屏模式在内容上愈加突出自我抒发,比较符合用户碎片化阅读环境中的阅读习惯,从而不断剌激用户去发布UGC内容。

相比较而言,这类视频时长要短一些,如:抖音、火山小视频等。

创作门槛也较低,社交属性较强,更吸引年轻人,通常不会对内容进行垂直分类,而是基于用户的行为特点借助算法去做推荐。

发布视频时:以横屏模式为主的PGC短视频,一般有完整且专业的编排和加工剪辑,这不是通过APP中简单的道具、音乐和功能特效加工能实现的,如西瓜视频和梨视频,因此在视频拍摄中它们是不具备道具/音乐、功能特效的,但保留了类似于传统视频APP视频清晰度切换的功能。在发布界面,美拍还须要选择分类,添加标签,且可支持高清上传;梨视频的设置符合拍客知性和资讯媒体属性,发布时填写包括标题、手机号、地理位置、摘要并上传图片等简略信息。

相反,以竖屏模式为主的短视频平台,强调用户可以随时随地记录生活,利用道具、贴纸、特效、音乐等形式制做视频发布,进入门槛低,制作成本较低,而更多的是在于创意和场景化抒发,利用不同类型用户的智慧构建属于平台的内容,有趣又好玩,反过来正是由于这些机制才能不断迸发用户再创作。

发布视频后:横屏模式的平台通常在完成视频拍摄和制做进行发布时须要经过后台初审。但正是由于有后台的初审,故区别于竖屏模式的平台,APP中不具备加入黑名单或举报等内容监管反馈功能。

UGC视频方向,人人都可成为创作者的同时,也是内容的监督者,故竖屏模式的平台专门设有举报等功能。

同时,发布视频后,横屏模式的平台通常会为PGC个人或机构开办视频合集,以专辑的方式向内容消费者分发推荐,使用户感知到的是某维度上同类视频的延续,若用户对此感兴趣,有助于降低用户使用时长的同时,还有可能促使内容创作者的变现,如当前MCN中的一种运作模式。

辛苦耐心读到最后的大家,可能你们已然发觉从本文的第5点开始早已是从APP宏观的大方向讨论到了产品功能小细节上了,那上篇会是什么样呢?我也不知道哈哈哈,一起期盼一下吧~(一个目光暗示)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短视频行业中存在的十个有趣地方,你知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