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手群写手代写任务不到两分钟3篇文案任务被抢完
16日凌晨3点,小红酱工作室的写手群群主发出需求:“@全体成员2篇乳霜1篇乳霜套装200字,晚上5点前发到群里。”记者回复“乳液1”,表示接一篇“乳液”任务,不到两分钟,3篇文案任务已被偷完。“字体为黑体5号,要注意分段,段落间不须要空格,每一篇文案与文案间空一格,参照这种要求写完200字”,群主说。记者把写完的文档发到群里,群主随后下载收走。
16日晚,记者在小红书检索,找到了晚上写的“乳液”推广,文字部份完全一致,只是添加了表情符号和配图。
17日下午,小红酱写手群的群主再度@全体成员,结算明天稿件的钱。要求每人估算单价(总价×篇数=单价),报给群主支付宝帐号和用户名,11点25分,记者收到了3元稿酬。
记者初步统计,小红酱写手群16日当日发出71篇文案代写任务,每位任务都在短时间内被人接下。
写手在代写代发产业链条中充当的是廉价劳动力的角色。工作室的主要任务则是对接顾客和写手。写手群群主转达顾客的要求,写手接任务,工作室攫取其中的价差。以一篇200字的文案为例,工作室收费15到30元,写手只能赚其中的3到5元。
此后记者又在名为“开心马铃薯”的陌陌群中听到“麦克风代写,接的扣(输入)篇数,200字以上,写不好要返工的。”随后群主在群里发了一篇文件,包括联想T1耳机包装清单、卖点以及写作要求。
记者写完文案后,群主发给记者一张产品图片并告诫道,“用自己的帐号发,发文时记得配上小表情。”记者发布笔记后被小红书收录,但是有人点赞收藏。
也有店家跳过工作室的环节,直接招募写手代写文案。龙龙(化名)在QQ群中发布信息“继续招代写,常年合作的来”,他自诩是“某婴宝膏”的品牌的推广,须要海量写手,“我目标每晚1000篇”。
龙龙在写手群中仅仅提供如下信息:“相关产品名子:某婴宝膏,清香气,擦上凉凉的,是红色胶囊,成份蛇床子、野菊花、金银花、芦荟等。主要针对婴儿哮喘、婴儿哮喘、红屁股、尿布疹、口水疹。”
记者在龙龙的写手群中了解到,这种写手都没有用过这款产品,靠店家介绍自己编笔记,图片都从网上找。
龙龙称自己是做婴儿哮喘产品的,主要负责销售,目前在做品牌,写文案关键是要突出“宝宝哮喘”、“婴儿哮喘”,稿子“要软”,“配图四张”,“字数200字以上”。“不会写的直接去小红书上搜,模仿借鉴就行。”
▲记者根据工作室的要求发出的代写笔记。网路截图
━━━━━
代写套路:先编经验再找灵感
这种小红书写手群有的早已组建多年,记者接触的最早2013年就建群了,不仅小红书平台,这种写手群也代写其他平台的推广文案。“一般哪些App火我们就写哪些,顾客也须要嘛”,一个写手群群主说。
阿卿是一名小红书达人,帐号有1.2万粉丝。聊天过程中她表示仍然在和店家合作,负责代写、代发以及图片任务,合作渠道主要是店家之间口碑推荐,为弄成更多的单,她自己也在大量招募代写代发写手。
小红书平台为避免店家做违法商业推广,测量到用户发布的笔记富含违法商业推广成份,都会警告用户,且不在平台显示其笔记。“有用户举报你发布的笔记中富含商业推广内容,你的当篇违法推广笔记将被限制爆光,累计一定篇数,帐号下所有内容将在一定时间内被限制爆光。”
阿卿对稿子怎样被小红书平台收录,有着自己的掌握,“文章偏日常化,‘软一下’就可以了。”
每每新人进群领任务时,代写群群主小美总会备注,“不会写又想写的私信我,我可以教你”。她说,代写的基本套路是,先编一段自己的经历,之后结合给的卖点,最后添加一点自己发挥的东西(例如产品的缺点),自由发挥的部份是最重要的。通常而言,可以从类似的产品找灵感,多看多感受,小美打了个比方,例如我明天给你A品牌的化妆水,你就去小红书参考B品牌的化妆水文案;至于有的代写文案须要写出不同的风格,这时侯就编出不同的身分代入去写,“就是要以分享的角度去写,好多不会写的,到我这都会了”。
小美称自己虽然近来才入行,但早已快速把握了方法,构建千人大群,做起了自己的生意。
小红酱工作室的群主“扬扬”则在名为“小红书要求”的文件中提醒写手,一定要添加表情符号,这样才像日常分享。
从小红酱工作室的文案中见到,“本来凭借试试的态度”、“必买/备”、“神奇”,都是使用频度很高的句子。标题常用“火遍小红书”、“亲测”、“大V”、“平价战斗机”、“某名星推荐”、“某名星同款”等字样。
为了保证文章被平台收录,好多店家和工作室都对文章质量有要求。
记者加入了一个“可可文案宝贝群”的陌陌群,群主会初审稿件,对不合格的稿件要求重画,仍然讲到合格可以被收录为止。
除此之外,代写工作室的人表示,收录标准还和粉丝量有关,粉丝量大的帐号笔记被收录的可能性就大。“开心马铃薯”微信群的群主小雨发布任务时就明晰表示“没有粉丝的号不行,没有粉丝的号都不收录,要求50+”。她表示“新号不容易收录,粉丝越多越容易收录,你挣得钱也越多”。
曾从事小红书代写的柳燕(化名)告诉记者,“什么增高、祛痘、变白、去粉刺、治疗干眼症,那些是我们接得最多的推广,你看见这类笔记就得小心了。”
她还透漏,好多小红书达人发笔记,一开始是在做口碑,让你感觉他很用心在做推荐,圈粉以后就开始接广告,“反正我也无法昧着良心写下去了,就离职了”。
▲体验过程中,记者夸大散布产品功效,代写工作室仍然进行发布。网路截图
━━━━━
“‘种草’必须为内容真实性负责”
一位从事小红书代写的人告诉记者,不仅小红书外,他还可以操作微博、知乎等平台的代写代发。
与这种“种草”平台代写问题相像,电商平台淘宝、京东、拼多多,以及同程、飞猪、去哪里等旅游出游平台,均被爆出存在刷单的情况。重视社区功能的旅游出游平台“马蜂窝”,也被爆出其散记、点评存在作假问题,有店家告诉记者可以代发散记,操作方式是剽窃别人散记之后在其中植入顾客的广告。
广州市京师律师事务所律师张新春表示,根据《互联网广告管理暂行办法》第三条,“名为分享,实为广告”的小红书笔记可以被认定为互联网广告。上述“代写”、“刷单”、“刷量”等行为除了侵害了消费者最基本的知情权,也搅乱了正常的市场交易秩序。
张新春表示,根据该《办法》发布信息的广告主(即用户)应该对广告内容(即所谓的分享心得)的真实性负责,同时应标明“分享心得”的广告身分,且发布者需具备相应的主体身分。违背该规定的应根据《广告法》第五十九条之规定最高可被处以10亿元以下的罚金。
张新春表示,小红书是以用户分享订购心得,为其他用户提供“购买功略”作为其商业模式的,部份用户恶意“代写”虚假刷量的行为实际上是对于小红书商业模式及其名誉的一种共同侵权且涉嫌不正当竞争,小红书可以借此向相应的“代写”、“刷量”用户主张赔付。
对于平台上出现的代写作弊、黑产刷量行为,小红书相关负责人称其为“坚决严打的对象”。据介绍,小红书拥有几十人的反作弊团队,500人的初审团队,以及100多套数据模型严打代写、刷量等作弊行为,已配合公安机关调查捣毁多起刷量案件。
“小红书对于这类黑产行为绝对是零容忍的,我们向公安提供相关线索严打黑产,同时我们的技术团队依据黑产行为不断更新我们的数据模型,这儿面有一个博弈的过程”,小红书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刷量和代写内容占每晚社区内容不到1%。据悉,小红书构建了“邻里监督机制”,社区上面的用户互相监督,“多的时侯三天能收到一万多条举报信息”。
关于小红书自有的品牌合伙人平台,“我们的目的是帮助品牌找到优秀的博主,这类文章会带有显著的广告标志,并且会控制博主发品牌文章的频度”,小红书相关负责人表示。
新京报记者陈奕凯实习生向成之曹梦怡徐丹编辑甘浩程磊值勤编辑潘佳锟校对范锦春
━━━━━
观点:虚构的“种草”,是污染购物环境的“毒草”
▲漫画/勾犇
“亲测有效”,“真的十分有用,自己误打误撞摸索下来的”,“被死党拔草的”……打开小红书等社区App,无论化装化妆,还是小吃旅游,都可以看见用户以亲身体验发布的文章,这些商品推荐形式,也被用户称为“种草”。
但新京报记者发觉,这类打着亲测幌子的“种草”笔记背后,存在着大量的代写代发团队,她们按照一些店家的需求,编出有亲身体验觉得的虚假“种草”笔记,发布在小红书平台上,还声称可技术手段刷粉、点赞,让顾客的笔记冲上热门,借此达到宣传广告目的。
当人们在吐槽“用过的都说好”这类广告词太显俗气时,可能没想到,没有用过就凭空虚构说“好”,才是真正的“不好”。
工作室、推广公司、职业写手,从讲到发布,明码标价,一条龙“服务”;编经历、结合卖点、“软一下”、多用表情,“种草”套路早就“标准化”。在这样一种职业化、产业化的“种草”产业链操控下,看似无比热闹的“用户体验”,不过只是一种扭曲的虚假繁荣。它把“种草”这个概念给污名化的同时,也进一步降低了用户在网购时的“无所适从”——不少人网路购物都习惯“先看下评论再作选择”,但这可能正中部份作弊店家的下怀。
用户体验被虚构的可能性究竟有多大?按照小红书提供的数据,2019年1月至3月,其反作弊技术团队已处理涉及代写代发的黑产帐号138万个,作弊帐号38万个,作弊笔记121万篇。应当说,网路购物发展到明天,对于其中的套路,购物者并非毫无心理打算。并且仅一个平台所处理的作弊帐号和作弊笔记就以百万计,说明“用户体验”的真实度,可能比多数人想像的更低。这对这些自我标榜靠“口碑”做下来的“网红”产品,想必是一种嘲弄。
遍网都是“买”来的“种草”,只要不揭发,看似买卖双方都“相安无事”。但是,不能高估这些虚购用户体验所带来的严重后果。它除了对购物者导致欺骗,更是对于网路购物环境的直接伤害。过去,人们责怪一些线下购物的环境差,多可能指赝品多、价格虚高,但起码还具备一定的“辨别”能力和选择空间,而在网路购物场景中,面对这类成系统性的真真伪假被“美颜”的用户体验,消费者几无抵挡能力,甚至连买家都不一定晓得哪条是真用户的实感,哪条是虚构的“种草”。
相较于线下购物,网购因为赋于了用户评价的权力,仍然被叫做是一种信用经济。而从过去的刷单到现今的刷“用户体验”,正在烧毁这些信用基石。非常是在消费升级的明天,假如用户的评价体系和参照体系都被“污染”了,又怎么倒逼供给端把精力放到质量的提高上?
虽然,对于店家的这种行为,并不缺乏规制举措。《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处罚办法》明确规定,电商不得进行虚构交易、虚标成交量和虚假评论;新修订的《反不正当竞争法》也明晰,经营者采用刷单、炒信等方法帮助自己或其他经营者进行虚假宣传或引人误会的商业宣传,情节严重的,最高可处200亿元罚金。
对于刷单、虚构用户体验这类商业作弊行为,近些年来相关法律体系仍然在不断建立。但怎么让法律对接现实,真正产生对作弊者的真实牵制和约束,还须要打通执行关。其实,平台方首当其责,构建有效的防作弊机制,应列入平台建设的必要成本中去。媒体爆光后,监管部门应及时跟进。文/任然
值勤编辑吾彦祖花卉南
本文部份内容首发自新京报公号“重案组37号”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