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数据黑色产业链:代刷代写组织如何操控商品评价和搜索排名
在当前互联网环境中,“种草”原本是消费者推荐优质商品的一种途径,然而,代写和刷量产业链却对其进行了扭曲变形。众多代写和代刷组织潜藏于网络的各个角落,这些行为背后所暴露的市场混乱、消费者权益受损等问题亟待引起关注。代写刷量的泛滥分布
在众多求职网站、电商平台、微信公众号和QQ群中,代写刷量组织广泛存在。以豆瓣、百度等平台为例,搜索“软文”、“代写”等关键词,即可发现大量代写、代发、刷单服务。这种广泛分布揭示了该产业的庞大规模和背后利益链的吸引力,其触角伸向互联网的各个角落。这不仅反映出这些组织的肆无忌惮,同时也暗示了网络监管在某些领域可能存在不足之处。
此类代写刷量团体犹如潜藏于网络宁静之地下的沙虫,悄然对网络商业生态的根基造成侵蚀。他们提供的服务类型丰富多样,包括基础的双击、收藏操作,到代写文章,以及全面的转发、评论、粉丝增长等,应有尽有。其影响力似乎触及了网络热度与商品排名的多个关键领域。
电商平台的刷量套餐
电商行业中,刷量行为尤为突出。记者在与电商店铺沟通时了解到,他们推出了多种明码实价的刷量服务套餐。例如,某店铺提供150次双击加150次收藏仅需40元,300次双击加350次收藏则需80元等不同套餐。这种套餐化服务模式反映了他们的商业策略,即通过价格差异吸引更多希望提高商品热度的商家。
http://www.qianxianly.com/data/attachment/forum/20241027/1730030765246_0.jpg
这些店铺不仅提供基础的刷量套餐,还增设了更为高端的服务,例如与明星进行推广合作。只要商家支付足够的费用,便能确保明星完全遵循品牌方的意愿进行宣传。这一现象表明,在利益的驱动下,这些刷量机构已全然忽视商业的真实性和道德底线,竭尽全力迎合商家需求以追求利润,而未考虑此行为可能对消费者产生的误导。
诱导消费者的手段
刷量组织的客服常列举多起案例,宣称即便未实际体验产品,也能制作出极具吸引力的产品评论。此类商品评论的操控,旨在诱使消费者购买产品。他们将“种草”行为从真实分享转变为诱导甚至误导。消费者在接触到这些看似真实实则虚假的评论后,常据此做出购买决定。
此举可能导致消费者购得的商品与评论所述不符,从而引发对“种草”模式的不信任。原本基于消费者真实分享的“种草”生态系统,因刷量行为遭受破坏,使得消费者的购买决策变得更为盲目且风险增加。
背后的法律责任
张新年律师,来自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明确表示,依照现行法律法规,所谓的“代写”“刷单”“刷量”等行为,已违反了《互联网广告管理暂行办法》及《广告法》。此类行为不仅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还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对于那些标榜分享实则进行广告宣传的内容,发布者有责任确保内容的真实性,并明确标明广告性质。若违反相关规定,将面临最高不超过10万元的罚款。
http://www.qianxianly.com/data/attachment/forum/20241027/1730030765246_1.jpg
小红书等以用户分享购物体验作为商业模式的平台,其用户中存在刷量行为,这些行为侵犯了平台的商业模式及声誉,涉嫌进行不正当竞争。平台有权向这些用户提出索赔要求。这表明,从法律角度出发,此类代写刷量行为是受到禁止的,并受到明确法律条款的规范与约束。
整治虚假信息的必要性
代写刷量所构成的产业链亟需整顿。网络中充斥着大量虚假的“种草”信息,使得消费者难以区分真伪。这种现象不仅侵犯了消费者权益,还阻碍了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若不进行整治,商业信任体系可能面临崩溃,商家将不再重视产品质量,转而依赖刷量手段,消费者也将对网络分享失去信任。
长远来看,互联网经济的持续增长下,此类虚假行为对整个互联网商业生态构成阻碍。整治这些虚假信息是关键,唯有如此,方能将“种草”行为引回真实分享的轨道,重拾消费者对网络购物和分享的信任。
“种草”过程中的坑
在参与“种草”活动时,消费者往往遭遇诸多陷阱。例如,产品虽获好评如潮,实际购买后却发现品质低劣,而这些好评可能只是人为炒作。那么,各位在“种草”过程中是否也遭遇过类似困境?欢迎留言分享您的经历。同时,我们也期待您点赞并转发此文,让更多人知晓这一现象背后的真实情况。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