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消协指出互联网平台第三方测评存在诸多问题,你还敢轻信吗?
在消费领域,“第三方测评”已成为众多消费者进行购物决策的重要参考,然而,其背后却存在着诸多鲜为人知的隐秘之处。品牌的“种草达人”运作
品牌方通过向个人及小型企业中的“种草达人”提供产品或服务,以换取他们的测评体验。小品牌通常由一名员工管理多个平台,而大品牌则设有专人负责或委托第三方执行。这一现象反映出品牌对“种草达人”的高度重视,并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扩大市场份额。根据2022年的市场调研,超过60%的品牌已经实施了此类营销策略。这些“种草达人”活跃于小红书、抖音等多个知名平台。
在此种经营模式中,品牌除了销售产品,还提供礼品作为奖励。其目的是为了赢得积极的评价,而这一行为背后,主要是商业利益的驱动。根据2023年的一项调查,有40%的“种草达人”承认,礼品和奖励会对其测评态度产生影响。
“第三方测评”的良莠不齐
B小姐,某广告公司员工,指出其公司合作伙伴类型丰富,包括个人与机构,其粉丝数和点赞数存在较大差异。进一步分析发现,品牌在选择合作伙伴时,更倾向于那些粉丝数和点赞数较高的。以某知名电商平台为例,在2021年至2023年这段时间内,此类合作每年均以约30%的幅度增长。
令人震惊的是,B小姐坦言,她并不在意产品是否被使用,只要内容能反映个人感受即可。这一态度导致众多测评内容质量参差不齐。举例来说,在众多直接评价中,有些内容甚至与产品性能无关,却夹杂着销售链接。
“第三方测评”缺乏客观性
众多测评博主依赖个人感受,忽视客观准则。部分打假博主在方法上也存在主观性。此类主观评价可能导致消费者产生误解。根据2023年的消费者调研数据,大约有30%的消费者曾因不客观的测评信息而受到误导。
在现实消费环境中,消费者渴望通过测评来获取真实的使用感受和性价比信息,然而,虚假测评行为却损害了这种信任基础。
平台的监管现状
互联网平台实施了多项监管举措,包括对测评账号进行身份验证、设立标签进行推广以及限制或屏蔽无标签账号的流量。尽管如此,乱象并未完全根除。以某知名平台为例,即便实施了上述措施,仍有大量无标签账号在边缘区域活跃。据估算,这些未被充分管理的账号在平台总体中占据了约20%的比例。
相对客观的“第三方测评”账号
http://www.qianxianly.com/data/attachment/forum/20241031/1730351082245_1.jpg
多个领域的头部测评账号普遍保持客观立场。这些账号会明确测评流程,邀请检测机构协作,并提交公正的测评报告。以某科技领域的测评账号为例,其每次测评都经过多轮严格测试。尽管这些账号在推荐产品时可能直接评价,或根据广告主的期望进行横向比较,但它们仍具有一定的客观性。然而,这类账号在行业中的比例较低,不足10%。
消费者应对之策
中消协专家提出,消费者在挑选测评账号时,应优先考虑那些法人身份明确、粉丝及双击量较高、且正面评价较多的账号。此外,消费者还应进行多方面的查询与核实。例如,一些消费者在做出选择前,会对比3至5个测评账号的内容。
消费者如何轻松识别那些真实且公正的测评账号?期待大家在评论区分享个人心得,同时,也欢迎点赞和转发本文,以帮助更多消费者规避虚假测评的误导。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