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绒玩偶成年轻人旅游搭子,小红书相关笔记浏览量高达 192 万
近年来,毛绒玩具已不再局限于儿童领域。成年人对其的喜爱程度甚至超过了儿童,这一现象成为了新的社会热点。例如,玲娜贝儿、宜家的“鲨鱼”以及jELLYCAT等众多毛绒玩具深受成年人的喜爱。那么,这种消费趋势背后的驱动力究竟是什么?毛绒玩具热潮不断
玲娜贝儿在几年前走红,吸引了众多粉丝的关注。如今,jELLYCAT等毛绒玩具依旧备受追捧。它们在各大社交平台上频繁出现。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的大型商场中,众多成年消费者正认真挑选着这些毛绒玩具。据不完全统计,热门毛绒玩具的销售中,成年消费者的购买比例已超过60%。尽管这些玩偶价格不菲,均价通常在200元以上,但并未影响消费者的购买热情。
相较之下,几年前盛行的盲盒风潮已逐渐降温,而毛绒玩具则崭露头角,成为玩具市场的新兴增长动力。这些玩偶凭借其独特的设计和舒适的触感等优势,在市场上占据了稳固的地位。
不惜高价收集玩偶
尽管二手市场的价格飙升,某些绝版玩偶的售价已炒至四五千元之高,显得异常夸张,然而,众多年轻人依然不惜重金购买。翟女士就拥有130多只jELLYCAT玩偶,她在这些玩偶上的花费颇丰。小陆也表示,即便价格高昂,他也愿意购买。全国各地代购的订单络绎不绝,他们从海外购入后,再以高价出售,这一市场潜力巨大。
众多成年人虽深知价格虚高的事实,却因强烈的收藏与占有欲,使他们无论如何都要将玩偶收入怀中。
http://www.qianxianly.com/data/attachment/forum/20241115/1731651690918_0.jpg
从生意到“上头”
起初,有人仅仅是想借助玩偶的流行趋势进行小规模商业活动,例如销售玩偶服饰。然而,在加入多个代购群并每日浏览各式各样的玩偶照片后,他们逐渐对玩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这些代购群中,每天都有新的玩偶图片被分享,同时也有新品上市的资讯。这些内容不断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使得他们难以抗拒。
此外,众多起初以盈利为目的的商家,最终转变成了坚定的爱好者,他们不仅加入了收藏购买的行列,这种由商转爱的转变现象颇为普遍。
给玩偶取名的文化
众多毛绒玩具收藏者习惯为自己的藏品赋予名字。例如,小陆为其男友赠送的玩偶命名为“屁屁”,而付晓晨则为其家中近200件“娃”逐一取名。这种现象堪称一种独特的微型文化。在这些收藏者看来,这些玩偶已超越了商品本身,成为拥有生命的伙伴。
为玩偶赋予名字是情感投入的一种体现,这反映了主人对它们的深切喜爱与高度重视。
网络社交助力热潮
http://www.qianxianly.com/data/attachment/forum/20241115/1731651690918_1.jpg
豆瓣小组“毛绒玩具也有生命”吸引了超过四万人的加入。此外,诸如“今天你的宜家鲨鱼在干嘛”和“戒断jELLYCAT互助组”等小组同样人气旺盛。在这些平台上,年轻人热衷于分享育儿经验、交流心得,并互相推荐好物。他们晒出的玩偶日常生活趣事,充满趣味性。
小红书等社交平台上有成千上万的晒图帖,在这些帖子的评论区,用户们热烈互动,分享各自的玩具体验,这一现象吸引了更多人士加入玩具爱好者的行列。
情感的精神寄托
在采访过程中,众多受访者透露,毛绒玩偶成为了他们情感的依托。小陆,作为独生子女,身边缺乏兄弟姐妹的陪伴,因此她将情感寄托于购买的各种玩偶。翟女士则将每个玩偶的吊牌视为“身份牌”,小心翼翼地保存起来,就如同为“孩子”登记户口一般。
心理学家唐纳德·温尼科特提出的“过渡物体”理论同样适用于这一情境。对成年人而言,这些毛绒玩具扮演着过渡物体的角色,提供了安全感和慰藉。在情感支持方面,毛绒玩具对成年人可能产生哪些影响?期待大家的评论和互动,欢迎点赞及分享。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