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乐山破获卖惨摆拍案件:虚假助农视频背后的畸形产业链曝光
案件曝光近期,四川省乐山市沙湾区公安分局曝光了一宗引发关注的“虚假摆拍”事件。事件中,一名中年女果农在视频中向买家下跪,声称要购买“滞销”芒果。然而,这一场景实为精心策划的欺诈手段。相关视频在多个短视频平台上迅速传播,误导了大量网民。
此案件曝光后,公众对网络上声称支持农业的视频内容真实性产生了普遍质疑。网络中是否存在大量类似虚假信息在广泛流传?
虚假助农手段
警方调查发现,一些打着“助农在行动”旗号的带货博主采取多种手法。他们聘请临时演员,精心策划悲伤情节,如“老板未支付芒果款项”“儿子病重急需用钱”等,并虚构拍摄场景。在短视频平台上,一个名为“XX哥助农在行动”的账号,频繁发布相关视频,并附上水果销售链接。
所谓的果农身份多变,视频里时而显得谦逊,转瞬间却变成了强硬的压价买家。他们所售水果多来自网络商家,与助农活动并无直接关系。
背后畸形产业链
http://www.qianxianly.com/data/attachment/forum/20250301/1740759209878_0.jpg
沙湾区公安分局在调查中揭露,该带货博主背后隐藏着一个由多成员构成的团伙,该团伙形成了一个结构繁杂且扭曲的产业链。其中,部分成员负责撰写剧本和制造虚构情境,其他成员则负责拍摄视频和直播进行“悲惨”表演,还有一部分成员专注于水果销售及流量转化。
2021年10月,先某在成都蒲江成立了“四川XX哥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此公司的成立目的单一,即为了在短视频平台上注册账户、开设店铺,并获取蓝V认证标志。通过这一途径,先某开展了虚假的助农带货活动。
流量造假敛财
自2023年1月份开始,陈某、朱某等人所属团体已前往四川、云南、广东、海南等地挑选了拍摄地点。他们按照剧本进行布置,制作了所谓的“悲惨”视频,以此制造出“自产自销”的错觉。此外,他们还打造了“帮助农民解决困难”等虚假形象,旨在吸引观众并促进直播销售活动。
他们不参与商品选择、包装、配送以及售后服务等环节,仅通过视频和直播平台发布水果销售链接,引导顾客完成购买。经过一年多的运营,其水果销售额累计达到了440万元以上,并以此途径实现了佣金收益。
虚假助农危害
http://www.qianxianly.com/data/attachment/forum/20250301/1740759209878_1.jpg
网络中充斥着大量此类视频,其核心目的在于盈利。这些以“卖惨”为手段的视频,对助农市场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市场秩序因此受到扰乱,使得真正需要帮助的农民和果农难以获得应有的关注和支持。同时,这种行为也对消费者权益造成了不利影响。
剧本摆拍传闻涉嫌成为“流量黑产”,其带来的负面影响远超普通谣言。此行为损害了公众对网络信息的信任度,并且对社会风气造成了干扰。
多方治理举措
受访者强调,整治虚假助农等“卖惨”营销乱象需多方协作。短视频平台应提升技术实力,建立大数据预警机制,严格审查“贫困”、“助农”等关键词相关内容,重点审查频繁发布悲伤内容的账号,优化用户举报机制,同时加强与公安部门的联动。
警方提醒公众,观看直播购物时要注意辨别“哭穷”等伎俩,一旦发现直播内容异常或上当受骗,应迅速向相应平台和警方举报,共同营造一个清新的网络直播环境。
针对当前网络平台上出现的虚假助农宣传等“卖惨”营销乱象,需要探讨哪些治理措施需要加强?如何提升对这些问题的监管力度?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