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我要走了到家庭出轨受害者,揭秘互联网医学奇迹背后的真相
虚假面具被戳穿近期,一名博主频繁在网络上以病态形象博取同情。但真相大白后,她迅速改变形象,在视频中展示出健康的长发,并向网友道歉。同时,她迅速删除了之前的悲伤视频。这一出人意料的转变,让网友感到被愚弄,对这种博取关注的卖惨行为产生了更强烈的反感。
新卖惨套路不断
尽管部分博主遭遇网友的批评与戏谑,账号遭到举报,甚至被禁言,但他们并未因此停止行动。他们能够迅速变换策略,研究出新的博取同情的手段。他们似乎总能巧妙地在规则边界徘徊,继续运用各种方法吸引公众目光,追求其隐蔽的私利,这使得网友难以防范。
流量经济作祟
专家表示,此类博主的行为背后,主要受到“流量经济”的影响。他们为了吸引眼球和赚取收益,不择手段。在互联网盛行的当下,流量等同于金钱。部分人无视道德与法律约束,企图通过展示苦难来吸引广泛关注,进而达到销售商品获利的目的。
“生病”博主带货
http://www.qianxianly.com/data/attachment/forum/20250314/1741896901373_0.jpg
一位博主,粉丝量达到14.4万,曾连续发布超过90个“我要走了”的视频。然而,到了2024年12月27日,记者根据网友提供的ID找到了她。她主页的作品已全部消失,此刻正兴奋地在直播间介绍某品牌的面霜、手机、首饰等产品。之前所塑造的病态形象瞬间瓦解。
时间线剧情漏洞
记者对比分析了博主发布的前后短视频,发现视频中的时间顺序极度混乱,剧情存在多处明显错误。例如,“要离开了”、“结婚3天”、“结婚那么多年”等关键词在短短两个月内频繁变换。在过去的评论中,质疑之声接连不断,多数观众认为这些内容是事先编排的剧本,目的在于促进直播销售。
卖惨带货受质疑
2024年4月20日,“×胡子”发布了一则视频,其封面标注了“死亡日记”,文案颇具吸引力。网友对此议论纷纷,对付费观看的机制表示不满,认为其甚至超过了带货行为的不适感。众多如山西的于女士等短视频用户,曾对这类博主产生担忧,甚至考虑过捐款或捐赠物资,但最终意识到自己受到了欺骗。
竞争白热化
某MCN机构员工指出,当前主播与带货博主间的竞争异常激烈。为了在竞争中取得优势,有些人采取了夸张诉苦的手段,却未意识到此举已侵犯了消费者权益,逾越了法律界限。
违法成本低
http://www.qianxianly.com/data/attachment/forum/20250314/1741896901373_1.jpg
郑宁专家强调,以疾病为借口进行虚假宣传,可能触犯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损害消费者知情权。目前,违法代价较低,即便主播账号被封禁,也能轻易恢复,换名后继续欺骗,平台识别难度大,依赖网友持续举报。
利用公众心理
郑宁认为,此类悲惨视频大量涌现,背后甚至滋生了一条非法利益链。其根本原因在于博主们巧妙地把握了公众对弱者的同情心理。他们借助公众的善意,达到盈利目的,这种行为是对信任的亵渎。
卖惨剧本生意
市场上已出现销售所谓“悲惨”“感人”剧本的情况。商家表示,顾客只需提供所需剧本的主题和方向,他们便负责撰写脚本,顾客只需按脚本表演,无论是短视频还是直播带货均可使用。郑宁指出,商家在销售过程中是否了解买家将剧本用于制作“悲惨”视频或在直播间表演,是判断其是否承担责任的关键因素。
如何有效整治短视频中售卖悲伤故事以诱导消费的现象?我们期待您的评论和见解,同时欢迎点赞和转发本篇文章。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