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aochuang 发表于 5 天前

中消协发布2024年十大消费维权舆情热点,涉及多种消费侵权问题

近期,中消协发布了“2024年十大消费维权舆情热点”。这些问题覆盖了多个消费领域,对消费者权益造成了重大伤害,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职业闭店人乱象

目前,一些商家面临经营困境选择停业,进而聘请所谓的“职业闭店人”处理后续事务。这些“职业闭店人”对消费者关于退还预付款等合理诉求不予理睬,甚至作出虚假承诺。更严重的是,部分“职业闭店人”与“跑路商家”相互勾结,意图对消费者进行剥削,导致消费者原本受损的权益遭受更大伤害。

演唱会“柱子票”纷争

去年,演唱会现场消费者表达了众多不满,维权声音和社会讨论频发。在凤凰传奇的演出中,观众购买了无法观赏舞台的“柱子票”,而大张伟的演唱会中,有人高价购票却未能目睹主屏幕。同时,购票平台未能清晰告知座位遮挡信息,使消费者误入消费陷阱,整体观演体验极度不佳。

自动续费服务猫腻

自动续费功能常是消费者抱怨的热点。尽管多数商家设置了取消选项,但这些选项通常设置复杂且不易找到。调查显示,超过七成用户曾因自动续费遇到问题,稍有不慎就可能误入续费陷阱。当用户发现问题后,取消和退款过程都显得非常困难,这往往导致用户遭受经济损失。

平台大数据“杀熟”

http://www.qianxianly.com/data/attachment/forum/20250329/1743178384439_0.jpg

平台持续面临大数据“杀熟”现象。在相同服务条件下,老用户需支付的费用比新用户多,这种情况常引发消费者不满。调查结果表明,超过六成消费者曾遭受此问题。此类行为破坏了市场公平竞争环境,侵犯了消费者权益,同时降低了消费者对平台的信任度。

羽绒制品造假泛滥

去年,网络上频繁出现低价羽绒服以丝冒充绒的情况。尽管直播间展示的样品为正品,但消费者收到的却是质量不达标的“飞丝”次品。羽绒服造假的话题迅速升温,成为热门讨论,其中含绒量虚报、合格证随意篡改等问题尤为引人关注。涉事品牌的客户服务部门表示,该产品在国家标准规定的允许误差范围内。然而,这一说法引发了消费者对制造商可能利用“国家标准”作为借口来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疑虑。

卫生巾尺寸标准争议

消费者对卫生巾尺寸偏小的现状表达了不满情绪。研究指出,部分产品的实际尺寸与标注存在差异。消费者认为这行为侵犯了他们的知情权和选择权。生产厂家需严格执行标准,保障产品质量和信息的真实性。

租赁市场“提灯定损”闹剧

在退租环节,房东实施“提灯定损”并索要高额赔偿的现象受到了广泛关注。多数人觉得,房东对房屋进行常规检查并无不当,但以严苛标准索要高额赔偿则显得不公。这一事件暴露了租赁市场管理的缺陷,亟需对房东行为进行规范,以维护租客的合法权益。

“吃谷人”维权困境

http://www.qianxianly.com/data/attachment/forum/20250329/1743178384439_1.jpg

社交平台上的“吃谷”拼团活动频现团长失联和消费者被骗现象。当“吃谷”用户察觉到被骗时,他们只能通过揭露账号和冻结支付账号来采取行动,但通常难以挽回损失。监管不力以及维权途径有限,这些因素共同导致了“吃谷”市场的秩序混乱,消费者权益保护遭遇困难。

“串串房”甲醛超标危害

微博热搜上涌现了关于“串串房引发不适,迁至别处后仍被出租”的讨论。房东通过低价收购陈旧房屋,使用劣质材料进行翻新,并以高价出租,使得租户面临甲醛超标的健康风险。在诉讼过程中,租户难以明确被告身份,房东与中介相互推诿责任,给维权带来了重重困难。

“星期宠”消费骗局

去年下半年,"星期宠"涉及的消费欺诈案例频发。众多消费者在领养或购置宠物后不久便面临健康问题。部分消费者向宠物店提起诉讼并赢得案件,但店铺更名换址后,执行判决过程极为棘手。"星期宠"事件凸显了宠物市场监管的缺陷,以及消费者防范欺诈的能力相对薄弱。

当前消费领域热点问题频出,如何有效保障消费者权益成为关键议题。我们热切期待在评论区获取您的观点。此外,恳请您点赞并分享此文,以促进更多人关注并投身于消费权益保护的讨论。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消协发布2024年十大消费维权舆情热点,涉及多种消费侵权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