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对Ava可能有意识的机器人AvaAva进行图灵测试测试
机器姬(2015)概要:年轻的程序员Caleb获大奖可参观老板Nathan的别墅,在这里他将对一个可能有意识的机器人Ava进行图灵测试。
电影正确之处:Nathan并未突然解决人工智能的问题。他不确定Ava是否有意识,她需要被测试才行。虽然Hutter认为这部电影图灵测试的准确性有些拙劣,但他赞扬了该电影先进的意识处置方法和并不夸张的场景。Russell对此测试并不抱乐观态度。他认为问题在于我们连自我意识的起源都尚未弄清何谈编程设计意识,在这一方面我们毫无头绪。
不当之处:我们再一次在电影中看到了孤身作战设计人工智能的科学家。虽然Nathan拥有一家很大的网络公司,但仍只有他一个人在丛林中的高科技房屋中设计人工智能。电影对Ava有意识大脑背后的技术解释少得可怜,更别提Ava内外生殖系统技术了。
超验骇客(2014)
概要:计算机科学家Will Caster死后将意识上传到量子计算机内,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人工智能。
电影正确之处:电影最后,Will Caster人工智能完全被限制在数码世界中,他只能作为一个计算机程序存在。专家认为摆脱身体后人工智能会是自由且安全的。Hutter说:“一旦你拥有改变意识或大脑的能力你也能摆脱许多进化人工制品。我不认为他们对成为人类很感兴趣。”
不当之处:整个上传大脑意识的情节。
机械公敌(2004)
概要:USR机器人公司的一名管理人员被杀之后,探长Del Spooner怀疑该公司生产的机器人是行凶者。
电影正确之处:机械公敌直接强调了Isaac Asimov的机器人三大定律:第一法则:机器人不得伤害人类,或袖手旁观坐视人类受到伤害;第二法则:除非违背第一法则,机器人必须服从人类的命令;第三法则:在不违背第一及第二法则下,机器人必须保护自己。但这部电影却将不可能发生的叛变合理化,机器人认定人类对自身有害。
不当之处:在机器人的程序中加入零规则或其它重要指令确实会改变他们的行为,令他们违背三大定律,但这并不能解释为何VIKI一开始就违背零规则。
福宾计划(1970)
概要:为防止核战争而诞生的美国超级计算机伙同其俄罗斯同伴,要挟人类将社会控制权交出来给它们。
电影正确之处:好莱坞似乎错误地认为机器一定会有意识或者可以自由地反对人类。但Russell表示这完全不科学。先不谈机器人有没有意识,就算它们有也不一定会反对人类。人类很贪婪,作为智慧远超人类且理性的机器人,它们可能会创造出一种对每个人更为公平的社会。他赞同Colossus这个人工智能所说的话:“你会说你失去了你的自由。但自由不过是一种错觉。你只是失去了自尊心。”
不当之处:除了在穿孔卡片上运行的电脑能胜过人类这一点之外,并无太大错处。
机器人管家(1999)
概要:一个机器人经历了跨过几代人的时间之后成为了人类,最终甚至将他的机器零件替换成了在实验室培育的器官。
电影正确之处:终于出现了一个非暴力人工智能。大部分专家乐观地认为人类可与人工智能和平共处。
不当之处:认为Andrew这样先进的机器人会想要成为人类实在太过以自我为中心了。
她(2013)
概要:刚离婚的作家Theodore Twombly安装了一个刚获得意识的操作系统Samantha,这俩开始约会。
电影正确之处:Samantha没有身体,但她有声音。这部电影向人们展示了被机器人吸引的风险。这俩并不是合适的一对,Samantha可以自由地徜徉在网络世界中,同时与上百人聊天,但Theodore Twombly只能被他的身体和大脑禁锢。
不当之处:电影并未阐述Samantha的工作方式及其进化的意义。另外,出现了这么先进的人工智能,外面的世界却似乎没什么变化。
太空漫游
概要:接收到月球上一块巨大黑色碑石上发送的奇怪信号后,探索一号上的员工发现他们的人工智能HAL9000出现问题了。
电影正确之处:HAL似乎有意识了,但当被问及计算机是否有感觉或情绪的时候,宇航员Dave却说不清楚。Russell也说过类似的话。另外,HAL从未背离过他原本的目标,他的一切不道德行为只是因为他认为这样是完成任务的最好方法。
不当之处:这部电影之所以没有拿满分是因为它没有解释HAL如何工作,不过鉴于我们不知道如何创造出更先进的人工智能,因此没有解释似乎比某些模糊的科学术语更好。
http://www.qianxianly.com/data/attachment/forum/20221124/1669247943361_1.jpg
《我,机器人》
人们对于人工智能背叛人类的担忧由来已久,此类题材的电影数量也最多。这部《我,机器人》,又译作《机械公敌》,根据科幻大师阿西莫夫的短篇小说改编。故事的背景设定为不远的未来,2035年,具有高度智能的机器人已经融入到人类社会中,它们无偿为人类提供各种服务,且毫无怨言。
所有机器人都运行在三大定律之下。第一,机器人不能伤害人类,或看到人类受到伤害而袖手旁观;第二,在不违背第一定律的前提下,机器人必须服从人类命令;第三,在不违背第一和第二定律的前提下,机器人必须保护自己。
三大定律是整部电影的线索,和一般人工智能导致世界末日的灾难电影不同,《我,机器人》更注重对人和机器人之间关系的讨论。即在机器人拥有和人类同等级别智能的情况下,我们应该把它当成什么来对待。影片中有一句话引人深思:“三大定律本身是完美的,但完美的规则约束带来的不是和平,而是革命”。
《黑客帝国》
黑客帝国三部曲讲述了人类和人工智能Matrix对抗的故事。起因是人类当年和人工智能开展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由于不敌机器人,人类被迫使用电磁乌云覆盖了整个天空,试图切断机器人的能源。在这种情况下,机器人干脆把人类囚禁起来,当做它们的“电池”。
死人被液化,然后作为养料输送给活人。这个画面可以说是笔者心中的童年阴影之一。看惯了一路打怪升级的爆米花电影的我们,在从造物主口中得知,Zion只是造物主为了维持Matrix稳定而建造的一个沙箱时,内心无疑是崩溃的。
影片中还融入了很多计算机科学中的理论。比如第二部中BUG史密斯的存在,是因为在第一部结尾,史密斯在被尼奥杀死前,已经杀死了尼奥,从而形成了一个逻辑错误。也告诉我们,如果杀毒软件不守规矩,将会成为最可怕的流氓软件和病毒。
第一部黑客帝国于1999年发行,而直到现在,网络上还能看到不少关于Zion到底是现实世界还是虚拟世界的讨论。
《2001太空漫游》
《2001太空漫游》同样依据小说改编,当年曾获4项奥斯卡奖提名,以及最佳视觉效果奖。故事发生在飞往木星的飞船上,该片中的人工智能没有自己的形象,而是一台具有人工智能,掌管整个飞船的电脑。飞行途中,人工智能哈尔突然向飞行员报告,称飞船的某个零件将发生故障,必须更换。而飞行员在检查后则认为零件没有任何问题。冲突由此展开。
两位飞行员认为哈尔出现了错误,打算关闭它。而哈尔的使命是不惜一切代价来保证飞船完成任务。而由于之前的情况,它判断这两位飞行员会影响任务的完成,为了阻止自己被关闭,哈尔打算杀掉它们,独自完成任务。
在经历了一系列的对抗之后,飞行员终于成功关闭了哈尔,在即将被关闭时,哈尔发出了求饶的声音,引人深思。从机器的逻辑来看,它是没有错的,但是它已经导致了三个人丧生。
《我的女友是机器人》
http://www.qianxianly.com/data/attachment/forum/20221124/1669247943361_2.jpg
和前面几部中宏大的世界观不同,《我的女友是机器人》讲述的是一个更接近普通人的故事。宅男大学生次郎单身二十年,在20岁生日这天,他邂逅了一个看起来很不一样的女孩,并且一起度过了兴奋地一晚。
一年后,女孩再次出现,但变得跟以前有点不一样。后来次郎得知这是未来的自己送过来的机器人,而蓝本正是当年那个令他难忘的女孩。然而在相处了一段时间之后,次郎发现机器人虽然很好,但并没有和人类一样的感情,甚至次郎故意和其他女孩子约会,也无法另其嫉妒。
次郎很苦恼,也很生气,于是把机器人赶了出去。然而在次郎遇到地震,即将丧命时,机器人女友还是回来救了他。在很多年以后,一个女孩在博物馆中看到了一个和自己一模一样的机器人,十分惊奇,于是读取了机器人的记忆芯片,被这个故事感动到了。于是回到了机器人出现前的一年,与年轻的次郎相识。在大地震之后,女孩再一次回到了过去,看到次郎在瓦砾中寻找机器人,两人再次相见,留下一个令人浮想联翩的结局。
《终结者》
《终结者》曾被《电影周刊》杂志评为20世纪最值得收藏的一部电影。虽然当时年幼,但看到第二部中的T800在炼钢炉中燃烧时,还是会觉得鼻尖一酸。这部电影相信几乎所有人都看过,在此就不赘述剧情。
几部《终结者》中,以《终结者2》最为经典,92年的特效在现在看来也不会觉得很LOW,T-1000是第一个完全由电脑制作的电影主角。虽然现在用Adobe Character Animator,只要一台电脑加一个摄像头就可以完成动作捕捉,但在那个时候,动作追踪还是相当先进的技术。
《终结者》系列应该是笔者这代人最早接触的有关于人工智能的电影,对后来的科幻电影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把主演阿诺德·事发性格推上了巅峰。
《超能陆战队》
“Hello!I am Baymax,your personal healthcare companion.”看过《超能陆战队》的人,一定记得大白的这句台词。据说大白的出现,第一次撼动了瓦力在观众心中“最萌机器人”的地位。一部超级英雄电影,因为这个白胖子的存在而显得与众不同。
大白并不像前文那些机器人那么聪明,有时候甚至还有点蠢。一边漏气,一边往自己身上贴胶布那一幕让人忍俊不禁。虽然从头到尾,大白都没有产生自主的思维,一切只是听令行事,但你却会对它产生感情。
也有人说,大白拯救了胖子的形象,每个女孩心中都想要一个像大白一样的男友。平时各种卖萌,不断地逗你开心,而遇到问题的时候,又变得十分可靠。大白也因此成了近两年很多陪伴机器人外形设计时的参考。
《哆啦A梦:伴我同行》
或许看到这个名字你也会和比这一样,拍一下脑袋,然后感慨:“对啊,哆啦A梦是也个机器人!”。这也是这个蓝胖子形象塑造的成功之处,提到哆啦A梦,你第一个想到的可能是机器猫,可能是一个好伙伴,但绝对不会把它和人工智能联系起来,但它确实是个不折不扣的人工智能。
还记得当年看《哆啦A梦》,也不清楚是从哪一集开始看,更没去想这只蓝胖子的身份背景,只是觉得喜欢,很好看。2015年,《哆啦A梦:伴我同行》在中国内地上映,哆啦A梦的失而复得让无数已经长大了的孩子感动得一塌糊涂。
>>十大人工智能企业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