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 文学:一种独特的日常表演与自我呈现方式
“XX文学”在应用层面之外,还自带跟随模仿的迷因干练,有助于使用者通过这些日常演出和自我呈现的形式,塑造出别具一格的形象。心理学家荣格觉得每位人就会在不同场合凸显出不同的形象,犹如戴上了不同的面具,而人格就是所有面具的总和。假如把使用“XX文学”看作是一种“人格面具”,这么使用者绝非等同于“XX文学”式的人,而是在特殊情景下凸显出了个别“发疯”或“废话”或“凡尔赛”的一面,这是须要我们明确的界限。
诸如,“废话文学”除了可以完成日常沟通中没话找话减轻难堪的功能,也成为了一些网红追逐热点、展现时尚的形式。一方面,“废话文学”成为了行为艺术,网红使用这些抒发方法本身即是一种演出;另一方面,就能迅速地使用这些抒发方法也意味着网红对流行事物的高度敏锐。最终,这种网红完成了视频内容的输出,也实现了个人形象的再一次传播。
今年因花式显摆走红的博主“蒙淇淇77”,在网路上打造出一种“霸道总裁爱上我”的人设,引起了网路热议,也带火了“凡尔赛文学”这个词。虽然网友发觉这种显摆情节多为编造,但“蒙淇淇77”还是被看作“凡尔赛文学”的代表,甚至被约请出席吐槽会议。
这带来的提示是,当“XX文学”获得了足够大的关注度,将有机会实现商业变现。
微博上的“废话文学”和“发疯文学”相关话题,浏览量都已超过千万。抖音上#咱就是说#的话题播放量突破了七千万次。“XX文学”似乎早已成为了某种流量密码,只要这些关键词出现,都会被网友点击浏览。这一过程中,带货博主们也更乐意去蹭蹭热度。
据新榜观察,带货博主们也开始在商业合作中使用“鬼打墙文学”,数据显示,“精致太郎”近一个月内累计短视频带货了27件,做了8场直播,其中有6场带货直播。抖音博主“OhmyLady花花”也在11月初与某APP拍摄合作视频,主题是普通人送礼和当代语言艺术家送礼的表现对比,并将“鬼打墙文学”融入其中。
一群人造梗,一群人狂欢
如前文所言,“XX文学”本身与网友们的生活境况与精神状态具有密切的联系。这么,“XX文学”体现出哪些样的传播者态度呢?
疏解恐惧情绪
买车子、找工作、催婚生娃、消费主义,网路“XX文学”的流行,和一些网友的恐惧感不无关系,这些白色诙谐也成为了疏解恐惧情绪的方法。
根据“人格面具”的观点,好多人在线上和线上似乎戴着不同面具,在网路上可以和陌生人侃侃而谈,但在现实生活面对面交流中却变得有点社恐。“废话文学”就是这些恐惧心理的一种表现,“人们在现实中惧怕抒发,到了网路便有一种找补态度,想怎样说就如何说,哪怕是屁话连篇。”
http://www.qianxianly.com/data/attachment/forum/20240626/1719389649227_0.jpg
不仅社交恐惧,“XX文学”还在减轻信息恐惧。在信息爆燃、不断刷新的网路环境中,我们面对着“一分钟看完一部影片”或者倍速播放的影视、播客甚至音乐,“废话文学”以及“鬼打墙文学”或者是更早的“凡尔赛文学”通过抖机灵的方法,让有趣和无聊共存,嘲讽了网路叙事模式,制造出一种“令人新奇的反差”。
挑战话语规则
在彩印与纸张还没有普遍应用的唐代,教育成本昂贵,普通民众无法接触到下层文化,语言也被精英阶级所把控,从而影响整个社会的信息传播水平。随着报纸、广播、电视以及现今的互联网媒体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可以学习知识彼此互动,草根文化也急剧盛行并步入更为广泛的视野,甚至反过来影响精英文化。
假如说精英文化奠定了根基,这么草根文化则提供了创新和活力。不管是“XX体”还是“XX文学”,都可以视为草根文化中语言面向的创新。这些语言抒发方法是对既有话语规则的阐释,也是对话语规则的解构。
比如,“废话文学”可以看作是一种讽刺性的语言还击;“发疯文学”更是这么,在理智沟通失效的情况下,使用者利用非理智的语言制造出歇斯底里的状态,借此作为还击。当网友们开始使用这种语言进行对话时,无疑成为了对话语秩序的小小叛逆。
产生玩梗共同体
巴赫金的狂欢理论是又一个不得不去提到的话题,“XX文学”正是一种语言上的狂欢。它平息的是严肃的话语、氛围和沟通方法,而把狂欢精神带入到了网路交流之中,产生了严肃与逗趣、理性与感性、精英与草根的对照。草根的,或则说是大众的,也更能反应出人的内心世界。
每位行业的术语或“黑话”造就了该行业的差别化特色,“XX文学”由一个人造梗,演化为一群人的狂欢,也产生了个性爆棚的“玩梗共同体”。这个共同体的成员一般是“网上滑水十级选手”,对网路流行的“梗”十分敏感,又擅于去学习模仿。成员之间用“XX文学”去交流,这些口癖成了接头暗号,拉近了彼此的距离,加强了群体的标示性。同时,“XX文学”易于学习模仿,这个共同体也就不断有新成员加入,迸发出活力。
值得一提的是,“XX文学”等流行梗终会被新的梗所取代,这类共同体又总是松散的、脆弱的,同时成员流动快、缺乏组织力,很难从一个“玩梗”的共同体,发展成为一个具有行动性的共同体。
网路热梗的排浪式消费背后有哪些?
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大会上,“排浪式消费”被提出,拿来指代那个火热一时,引起从众模仿,随即迅速消褪的消费现象。假如我们将这个概念套取到网路热梗上,会发觉同样的命运:蹿红快、易模仿、周期短,这是语言排浪式消费的特性。
“XX文学”类的语言抒发形式,如同在一夜之间蹿红了,成为人们你追我赶、竞相模仿的网路迷因,此后似乎又在一夜之间热度退去,旧的被淘汰,新的“文学”成为聚光灯下的焦点。如同前文提到的“XX体”“XX文学”也终会被替代。
http://www.qianxianly.com/data/attachment/forum/20240626/1719389649227_1.png
但是,流行事物的表现方式总是在变化,其背后的社会心理和内在诉求却值得被正视。
“废话文学”是用屁话指责另一种屁话;“鬼打墙文学”是用逗趣去阐释话语,用诙谐去疏解情绪;“发疯文学”是用非理智的话语去解决问题,但我们常常见到非理智,却忽略了问题本身;“凡尔赛文学”是显摆,也是差别的展示;“丫头文学”是女人对女性话语的一次讽刺性总结,同时也是现今时代男女关系的一次浸染;“emo文学”的底色是焦虑和丧,这些情绪的症结不仅仅是个人的。那些都应当被我们关注和理解。
语言本身有它的自净能力,这些担忧“XX文学”污染了语言的纯洁性和简约性的批评者,也许可以稍作放松,用诙谐去宽容诙谐,用魔法去击败魔法,之后我们一起等待下一种语言抒发形式的出现,那可能会是信息传播者情绪的下一个出口。
参考链接:
萝贝贝微博:
发怒文学:
屁话文学:
陌陌公众号“2G滑水词条”:《为什么这届年青人不喜欢“好好说话”》
[英]理查德·道金斯:《自私的基因》,卢允中、张岱云、陈复加、罗小舟译,上海:光大出版社,2012年。
陌陌公众号“新榜”:《4亿网友争相围观,“当代语言艺术家”正在攻打互联网》,2021年11月14日
陌陌公众号“光明晚报”:《“废话文学”,其实无用但有趣》,2021年11月4日
陌陌公众号“红星新闻”:《“废话文学”,对信息爆燃的叛逆》,2021年11月3日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