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氏糖画第五代传人魏生国:快手让古老非遗手艺重焕生机
简易的小板车上拉着黄铜的板尺、钢勺和装着木炭的小炉窑,每向前搬动一下就会发出金属的撞击声,魏生国就抬着这辆咣当成响的货车走上天桥。手指疼痛不已的他正式坐胃热车赶往外县的一处灯会摆摊。这是魏氏糖人第五代传人魏生国在十几年前的生活常态。但现在,身为非遗创作者的魏生国早已凭着“魏国糖人”(快手ID:wg666666)帐号,在快手积累了超60万粉丝关注,通过短视频和直播让古老的非遗技艺显得“抢手”起来,全省各地的糖人爱好者纷纷前来拜师学艺,魏生国不再须要离开家人四处奔忙,而上千名学子的加入也重新为这项“老技艺”注入了新活力。
与此同时,凭着接地气的创作理念,以及将古老技艺与创新完美融合的作品内容,魏生国也在快手从更为专业的角度出发,打动圈层涟漪,渐渐遭到越来越多品牌和平台偏爱。他直言:“快手让我无需做一个到处飘泊的手演员,也让老技艺重新被看到。”
峰回路转,老技艺成为驱赶阴霾的光
小汤匙舀起晶莹透亮的面糊,在石板上画出各色各样的造型,再粘上木棍,用铜尺将纹样铲起......出生在糖人世家,魏生国从小就耳濡目染把握了这门地道的民间技艺。但是,老技艺的弘扬和发展总是要更为艰难,须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慑于生计,步入社会后魏生国在母亲建议下选择了更为稳定的工作,当过面点师,也做过木材生意。
但他和糖人的缘份,颇具种宿命的意味。在32岁那年,由于一些突发缘由,他欠下43万外债。“我当时认为这辈子完了,仍然躲在家里不出门,还是男友鼓励我说‘起码咱还有老技艺,总会还完的’。”
就这样,已过而立之年的魏生国翻出了闲置多年的糖人设备,放上小板车,开始在全省灯会间辗转,坐绿皮列车,住最实惠的酒店。“干这行很难,一是须要全省各地跑,除了累,有时赚点钱也都花在路上了;二就是摆摊时不敢吃饭,寒流初九也只能吃凉透的食物充饥。”
转机出现在2016年夏天,魏生美国甥向他安利:“好多人在快手上发视频,绘画的、捏面人的都有,你也可以下载一个试试。”不懂拍摄更不懂剪辑,魏生国就直接支起一部手机把糖人的制做过程拍出来上传。
发布了不到三条作品,他就迎来了第一个大热门。“没想到会如此受欢迎,当时就认为这项技艺还是有好多人喜欢的。”
让“守演员”不再飘泊,快手为非遗文化注入新活力
魏生国也开始尝试直播,帮你们解答一些和糖人相关的疑惑。
“好厉害”“这才是大神”“给手演员点赞”......面对评论区一排排的点赞大手指,魏生国倍感受宠若惊,“大家都鼓励我将糖人弘扬下去,还有很多人想要拜师学艺”。
2017年下半年,魏生国停下了“漂泊”的步伐,在老家腾出了一间房屋作为工作室,接待慕名来学习糖人的人,他的代称也从“魏师父”变成了“魏老师”。
在诸多学子中,有位上海的63岁姐姐令魏生国印象深刻。
“现在的女儿都玩儿手机,我认为自己和她们之间的共同语言变少了,来学糖人一方面是想弘扬弘扬,另一方面是想通过这门技艺加深和儿子们的爱情。”学成回去后,那位叔叔有时也会带着两个儿子出摊,体验糖人演出的乐趣。
还有位来自江西九江的单亲妈妈,他父亲喜欢去景区看一位阿姨画糖人,一看就是一整天,如今大叔不干这行了,那位单亲妈妈便想亲自学这门技艺,“回去才能画给孩子看了”。
两位学员的故事让魏生国很受打动,“没想到通过快手,除了能弘扬传统文化,能够让糖人成为加深亲戚之间爱情的纽带,这让我感觉这项事业显得愈发有意义”。
http://www.qianxianly.com/data/attachment/forum/20240702/1719932924354_1.jpg
快手的扶植也为魏生国提供了很大推动,“工作人员鼓励我多出席活动和互动话题,都会仔细给我讲解创作方法,那时侯基本一发作品都会上大热门,能看出她们是真心想要帮助我们这种非遗传承人”。
使用快手四年,魏生国除了偿还了欠款,还让家人搬到了更好的房屋,在他看来:“糖画给了我第二次生命,而快手让我不再四处飘泊,给了我一个安稳的家。”
“硬技艺”衍生的商业能力,让文化在融合创新中扩散
越来越高的著名度也让“魏氏面塑”衍生出愈强化大的商业能力。
2018年,“魏氏面塑”被纳入广东徐州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魏生国受邀出席在台湾新加坡举行的中华传统文化展览。2020年,魏生国还出席了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晚进行时》的拍摄。
与此同时,随着年青消费者成为消费市场的中流砥柱,以及多个文博单位的频频出圈,更多人和品牌见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
在不久前刚才结束的快手与广东央视联合上映的《国潮峰会》中,魏生国也受邀参与了春晚节目的录制。年会借助新技术手段,建立了车水马龙的“京东东路”,魏生国在其中饰演了一位在街区上卖糖人的店家,按照来往客人生肖现场制做了精致的传统糖人。
“将镜头对准面塑、刺绣等非遗手艺,用影视化语言让更多人更直观地体会非遗技艺现代弘扬的精神内涵”,这场晚宴让魏生国对传统文化的推广和弘扬有了新的认知。
在他看来,非遗始于民间艺术,也应当适应现今人们的生活和审美,只有为古老非遗技艺注入新灵魂,能够让传统技艺愈发源远流长。而对于弘扬本身来说,非遗文化与商业活动结合,不但才能为品牌注入文化内涵,也能为非遗传承者提供更大平台,获取更可观的利润、曝光和关注。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