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pSeek教你35岁女性保持20岁状态,抢鲜体验AI红利让生意更智能高效

[复制链接]
查看29 | 回复0 | 昨天 20: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当前,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进步,部分人士利用公众对AI的担忧情绪,掀起了课程销售的热潮。这种情形与十年前“量子波动速读”事件类似,涉嫌收取消费者的智商税。对此现象,我们必须保持高度警惕。

AI卖课热潮再现

目前人工智能领域备受关注,一年前Sora问世之际,所谓的“知识二道贩子”便借助“不学习就会被时代淘汰”的AI焦虑,大赚一笔。在一家短视频平台上,一位自称“AI导师”的人物正积极推广《DeepSeek搞钱10个野路子》课程,声称学员能够迅速通过AI实现盈利,吸引了大量用户关注与咨询。

类似骗局历史重演



该现象与2015年的“量子波动速读”事件相似。那时,众多家长对所谓的“神秘力量”缺乏了解,为了提高孩子的学习效率,不惜花费上万元报名相关课程。他们期望以较小的投入获得高效的学习成果,但最终却徒劳无功。如今,AI课程销售中的乱象再次出现,让人感到似曾相识。

针对人群定制话术

课程销售者针对不同受众群体,巧妙编制了推销策略。他们向应届毕业生许诺学习效果将提高十倍,并编造了“月薪五万”的成功故事,以此吸引他们渴望迅速改变现状的愿望;对于女性用户,他们宣传DeepSeek技术能够使她们在多方面事半功倍,既美丽又充满活力,从而激发女性用户对利用新技术提升自我能力的强烈兴趣。

快餐学习有市场

当前社会普遍追求快速满足,大众倾向于接受快餐式的娱乐和学习方式。例如,短视频用短短5分钟概述《红楼梦》,速读软件声称用户可在一周内阅读50本书。在这样的背景下,“两天成为AI专家”的快速学习课程应运而生,授课者将新技术描绘成能点石成金的咒语,诱导学员陷入“学习即盈利”的幻想,而忽略了持续学习的必要性。

用户购课遭遇骗局



广州某白领王女士支付3999元购买了“AI副业变现系统”课程,课程内容包括“利用DeepSeek进行跨境电商”等。遗憾的是,学习结束后,她仅获得几篇带有AI元素的营销文案和大量无用的“AI制造垃圾产品”。这种情况并非个例,众多人因这类虚假课程而受骗,投入与回报不成正比。

行业监管空白待补

目前,AI领域的课程以及知识付费市场存在诸多空缺。在算法层面,“五分钟快速学会”的视频播放和互动数据较高,频繁被推广。尽管网络平台收到了众多投诉,但商家更换身份使得追究责任变得困难。原本应作为发展动力的新技术,却变成了激发焦虑的工具,行业规范亟需确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