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突破教学重难点的六忌-乐题库

[复制链接]
查看918 | 回复0 | 2022-12-12 04:56: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课堂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应避免的几个误区[摘要]笔者针对信息技术在突破教学重点难点, 提高课堂效率, 激发学生兴趣方面的作用, 建议在课堂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应做到“六个避免”, 则信息技术一定能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它积极的作用, 展现出独特的魅力。[关键词]信息技术 课堂教学 误区    信息技术是一种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 它能使形、 声、 色、 动、 静发生变化, 向学生展现具体、 形象、 直观、 声画并茂的视听材料, 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 因而在突破教学重难点, 提高课堂效率, 激发学生兴趣方面有显著作用。 在教学活动中容易使用不当, 要恰当地运用好它, 需做到以下“六忌”。一、 应该准确定位, 避免越俎代庖    适当地选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 有利于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发挥, 但信息技术不能代替教师。 尽管有些信息技术有一定的趣味性、 吸引力, 但真正使信息技术产生趣味性、 吸引力和激励作用的是使用信息技术的教师。 如: 学生读懂了 内容、 答对了问题时发出奖励信号(如“你真聪明”、“真有两下子”), 否则发出否定的信号(如“再思考一下”), 表面上, 这种奖励和惩罚能激发学生的内驱力, 然而这种外在操作性奖励和惩罚是机械的、 单一的、 有限的。

如果离开教师的引导、 感化、 陶冶作用, 久而久  之, 学生的兴趣、 内驱力就会消失。正由于课堂上信息技术部分代替了教师的操作, 使得教师不但要对学生传授基础知识, 更要注意学生个体化、 个性化的发展, 注意因材施教,发现并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 因此信息技术的作用应定位在“辅助” 上,切忌越俎代庖, 教师才是教学过程中的主导者。二、 应该分清主次, 避免喧宾夺主    教师应根据每节课的教学目的和任务, 在最需要的地方适量、 适度地用活信息技术手段。 有些教师尝到信息技术的甜头, 一味追求电教媒体的作用, 不深入钻研教学内容, 不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的地方, 也让信息技术唱“主角”。如: 有一位教师教学“圆柱侧面积” 的计算时, 利用信息技术显示圆柱体的侧面展开图, 先显示展开成长方形, 利用长方形面积公式推出圆柱体侧面积公式。 接着, 又让学生思考圆柱体的侧面积还可以按哪些图形展开得出公式? 学生经过较长的思考时间才得出, 还可以把侧面展开成两个相等的三角形、 平行四边形、 梯形, 各由它们的面积公式推出圆柱体的侧面积公式。 学生想出一种, 教师就用信息技术演示一种。 也许教师看到这种展开方法的多样性, 认为是展现信息技术三维动画演示的好机会, 是训练学生发散思维及求异思维的良好契机, 于是把教学的目的转向探寻展开的多种方法上来。



实际上重要的是学生是否真正领悟到转化的思想, 及借助转化结果, 由学生自己探索转化前后图形间的关系, 不应把两方面割裂开来。 而且, 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这个真正的“主角”, 只是充当信息技术画面的观众, 却没有“做数学” 的机会, 俗话说: “百闻不如一见, 百  看不如一干”, 学生没有通过亲身操作实践的体验, 对学到的知识怎会有深刻的印象呢?三、 应该把握进度, 避免浮光掠影    由于信息技术呈现信息的速度快、 容量大, 教师容易不自觉地加快课堂教学的节奏, 而把课上成了“走马观花” 式的教学。 此时, 教师要适时地“停一停, 顿一顿”, 让学生“思一思, 想一想”。 如: 在认识直线、 线段、 射线三个概念时, 利用信息技术演示, 不过几秒钟就可以解决, 此时,如果先显示一条蓝色直线并向两边延长, 停一停, 使学生思考认识“直线是无限长的, 直线没有端点”; 随着, 直线上出现两个红色的点, 两点之间一段变为红色并移下, 顿一顿, 使学生认识“直线上两点间的一段叫线段, 线段有两个端点, 线段是有限长的”; 电脑再显示把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 得到一条射线, 并显示手电筒和太阳发射光线的过程, 让学生想一想, 认识到“射线只有一个端点, 射线是无限长的, 从一点可以向不同的方向引出无数条射线”。



辅助于板书最后得出了 三个概念的区别和联系,学生理解起来就扎实到位了 。 这样利用信息技术 “动”的优势, 辅之以 “顿”的功能, 就比较符合学生的思维节奏, 从而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四、 应该斟酌损益, 避免画蛇添足    随着信息技术在教学实践中应用越来越广泛, 制作也越来越精致, 使信息技术课件在声音、 文字、 图画、 动画方面更加出色。 这一方面把学生牢牢吸引住了, 但另一方面, 部分学生的注意力就停留在此, 对所学习的内容反而不感兴趣。如: 有位教师在教学“7+几” 的内容, 新授结束后, 他是这样设计练  习环节的:(1) 先跳出一位“小博士” 为大家出题, 然后小博士在以下的练习过程中一直站在屏幕的左上方晃动着脑袋, 在他的头顶上不停的闪烁着一个大问号。(2) 运用拟人化的练习形式, 五彩缤纷的小动物一个个出场了 , 喜鹊衔题、 熊猫吹泡泡、 小象踩大球……, 每个小动物给孩子们带来“7+几”的各种题, 每个小动物出场的过渡方式较多。(3) 同时出现背景音乐, 加以烘托。结果, 低年级的小朋友沉醉于动物画面、 音乐的欣赏中, 大家都忘了对问题本身的考虑。 老师好不容易才把部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 而画面中不停摇动脑袋的“小博士” 又扰乱了 孩子对问题的思考。



学生的学习是一个长时间的注意力高度集中的过程, 任何的画蛇添足, 只会弄巧成拙,妨碍学生思考问题的思路。五、 应该妙用精用, 避免泛滥成灾    有些教师瞄准信息技术出图迅速, 画面富有色彩及其化静为动的功能, 对信息技术情有独钟, 所有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都做在电脑中, 动静态画面泛滥成灾。 有时候, 往往是过分强调了学生的形象思维, 而忽视了抽象思维的训练。在不同的教学环境中, 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和传统教学手段(教科书、直观教具、 板书) 之间应是一种融合的关系, 两者应该配合使用。 该用信息技术的时候则要用好用足, 不该用的时候坚决不用, 教师要通过语言讲授、 教具演示、 板书设计和信息技术的密切配合来辅助教学。 如: 优秀的  板书能完整、 科学地展现知识的发生、 形成过程, 具有概括性、 持久性、完整性等特点, 还能给学生以美的享受, 如果只看信息技术演示, 充其量只是一种“视觉暂留”, 不能及时把看到的知识上升为理性知识, 也不利于学生知识的建构。六、 应该立足实际, 避免挂羊头卖狗肉    并不是教学手段现代化了 , 就是教学观念现代化了。 在实践过程中,打着现代化技术手段的幌子, 做着代替教师向学生灌输数学知识的事情,这种现象还时有发生; 还有的教师不谙操作, 把信息技术当作傻瓜照相机,上课敲回车, 一旦敲过头, 就束手无策, 方寸大乱, 只能让技术人员上台重新调试, 倘无外援便干脆弃电脑于一旁……于是一堂课从此一败涂地。

用信息技术教学, 对教师的要求不是降低了, 而是提高了 。 每一位教师,尤其是中老年教师, 决不能“挂羊头卖狗肉”, 要学习现代化教育技术,刻苦锤炼自己的教学基本功, 潜心于课堂教学艺术的研究, 提高驾驭教材,驾驭媒体, 驾驭学生的能力。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研究, 需要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好钢要用到刀刃上”, 只要我们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 根据教学目 的, 努力探索, 不断总结, 信息技术一定能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它积极的作用, 展现出独特的魅力。(作者单位: 甘肃省武威第十五中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