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mo 是什么?为何在各大网络平台频繁出现?

[复制链接]
查看447 | 回复0 | 2024-6-6 20:08: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扬子日报/紫牛新闻记者孙临邑

打游戏总遇见叫一个名叫“momo”的玩家,网上滑水老是刷到一个叫“momo”的博主……爱上网的人可能会奇怪:如何哪都有一个名叫“momo”的人?

日前,某名星工作室发布申明,控告豆瓣用户“momo”侵犯其名誉权,结果出人预料,炸下来了一堆顶着相像头像、有着共同名称“momo”的网友。

记者发觉,仅在小红书平台就有200多个momo用户。豆瓣、微博、抖音、知乎、快手、B站等等网路平台,都有momo身影的存在。其中,以文字抒发为主要沟通方法的APP,momo数目要显著更多一些。

事实上,这种momo并不是同一个人,也并不属于同一个集体。她们由一群互联网股民组成,注册的人数一多,便产生了“momo大军”。

原本是由于一些软件的新用户首次注册登录时,假若不细致填写各项资料,例如说爱称、头像……系统会手动生成一个默认的头像和爱称,而momo就是系统手动生成下的产物。



尽管数字ID不一样,而且披着相像的头像和共同的爱称,相对而言,还是具有一定的隐蔽性。久而久之,开始有越来越多的人伪装成momo,上网滑水。

目前,momo早已不再是单纯的momo了。由于网友随大流玩梗,网上出现了吃瓜momo、减肥momo,甚至还有考研迎战的上岸momo……

一名网友留言说:自从加入了momo大军,我开始肆无忌惮地在评论区发言了,总之有别的momo替我甩锅;还有一名网友夸张地说:豆瓣的momo比我的毛发都多。

前几天,某名星工作室控告一momo用户后,momo大军在微博组团发起话题,让这名网友主动站下来承当责任,不要“一mo做事万mo当”。

梗剖析:为何选择去当一名momo?

浏览momo发文帖时,记者注意到一名网友诉说的心里话,为何要套上“momo”的外衣来发言?他说:“我是互联网上的万千momo之一,我很平凡,平静到在这片互联网海域上,你随手扔一块石头,能够砸到两个和我同名的人。虽然好多年前,我还不叫momo,那时我还是一个在互联网上战战兢兢,只敢潜水不敢说话的nobady。”

“只要你吧名子改成momo,你就何必害怕现实世界的熟人找到你。何必害怕说的哪句话,互联网留下的那条痕迹被放大。于是,我也加入了momo大军……”

湖北省社会科大学文学研究所博士、副研究员赵伟觉得,从一开始被赋于爱称和头像,到最后主动选择momo爱称和头像,中间的过渡、变化有网友随大流的诱因。另外,还有一个很大的潜在诱因——就是momo大军所提供的集体匿名性,为网友发言提供了一个保护层,因而吸引了好多人成为“momo”。

“当去注册这个称谓的人越来越多时,它就产生了一个互联网匿名群体。群体之下,人穿着批量复制的马甲,如同在公共空间里,人戴着相同的面具一样。”赵伟说。

实际上,每位网友的注册ID并不相同,也可以通过关注、点赞、收藏等方法来区分momo,但群体匿名性以及momo大军所带给她们的集体归属感,会给人提供心理保护,“更有勇气说自己想说的话。”

在他看来,这些抒发形式的盛行,与人对舆论环境丧失信心有关,怕说错话得罪麻烦,更怕因说错话深受其他人功击。

“以集体之名,对外发言,自己就没有这么展现了。”赵伟告诉记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