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麦男子因音乐流媒体欺诈和侵权被判刑,刷量和侵权或面临牢狱之灾

[复制链接]
查看70 | 回复0 | 2024-9-22 03:07: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近期,据丹麦版权联盟深入调查披露,2013年至2019年内,一位音乐家通过运用人工智能技术操纵机器人,人为虚增了其作品在AppleMusic、TIDAL、Spotify和YouSeeMusic等全球四大流媒体平台的播放频率至689首,成为全球首例“刷量”事件。

流媒体欺诈的冰山一角

丹麦作曲家联合会AnnaLidell表示,流媒体诈骗并非丹麦特有现象,全球少见。这是一种严重侵犯艺术家及版权所有者利益的犯罪行为,实质上,流媒体诈骗和曲目窜改构成了音乐产业的主要问题。这种方式让平台数据失真,不明所以的实际权利人被操纵,从而影响了曲目的真实性。

一项由法国国家音乐中心(CNM)公布的研究指出,2021年法国流媒体音乐行业内有1%-3%的播放量是虚假的,大约在10亿到30亿之间。此外,根据Pex数据研究所的整理,流媒体巨头如Spotify、AppleMusic以及Tidal等已经有超过100万首歌曲被篡改或者操控,其中一些歌曲的播放次数甚至高达数百万次。这些数据揭示了流媒体平台上的欺诈行为严重且普遍。

流媒体平台的应对措施

面对日益严重的流媒欺诈问题,各行各业需迅速行动。音乐共享平台Deezer已经对旗下2.6亿歌单进行清理,涤除白噪声、特别套餐以及假艺人等不良内容,旨在优化服务品质,提升用户体验。同时此举也体现出该平台改进行业生态的决心与毅力。另一方面,随着用户自主选择权的不断扩大,音乐创作人除了提高作品质量,还需要重视非流媒体平台,以保持自身影响力,吸引更多受众,树立艺术家的价值形象。

多方资源共同致力于通过版税计费机制防止流媒体诈骗。此策略是为了有效减少此类事件的发生频率。然而,随着人工智能(AI)技术的进一步成熟,未来可能会出现新型且更加隐蔽的流媒体诈骗和作品操控行为,这无疑给平台和监管机构带来了新的挑战和压力。

音乐行业的未来展望



近期丹麦流媒体诈骗案件展示出音乐产业的阴暗面貌,同时引发人们对其未来走向的深思。作为旨在打击盗版和保护音乐创作者利益而生的流媒体服务,不到二十年竟沦为版权侵犯的温床。何尝不是对其经营策略乃至整个音乐领域道德原则的严格检验?

鉴于科技创新和完善监管机制等双重因素推动,音乐产业发展将逐步步入正轨。然而,这离不开多个环节的通力协作,包括平台、艺人、监管机构以及广大消费者。唯有共同努力,才能确保音乐行业的健康繁荣,同时为杰出歌手赢得充分赞誉并实现其应得利益。

结语

在这场错综复杂的猫鼠游戏中,何人担当追捕者之角?何人又成为无奈被追逐的微光?面临诸多挑战,音乐业将何去何从?诸位对于流媒体平台如何确保艺术家权益的同时,有效打击欺诈行为有何建议?敬请在评论区畅所欲言,点赞并分享本文,共谋音乐产业未来之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