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奇葩吃播兴起:从鱼肥油到茄子秆,主播们越吃越怪只为引流卖货

[复制链接]
查看115 | 回复0 | 2024-12-17 16:07: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近年来,吃播领域吸引了众多目光。特别是“大胃王”吃播,一度引发了热潮。然而,这一现象背后隐藏着诸多问题。如今,“大胃王”吃播热潮已消失近两年,而深夜时段却出现了新的奇特吃播现象。这一转变背后究竟有何原因?

吃播行业的发展历程

吃播兴起初期,众多观众被这种独特的餐饮展示形式所吸引。约三年前,以“大胃王”为代表的吃播迅速走红,众多主播凭借惊人的食量吸引了大量粉丝。以2016年夏季为例,“密子君”组建团队,通过快速食用多种食物,确立了“吃播一姐”的地位。当时,这一现象已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关注。这些场景至今仍深刻印在许多网友的脑海中。然而,这种吃播方式是否健康,一直是公众普遍担忧的问题。

随着时间的流逝,“大胃王”吃播的负面影响逐渐凸显。这种方式对主播的健康造成了严重损害,导致一些网红不幸离世,例如“泡泡龙”,尽管其去世是在参与公益拍摄时发生意外,但据调查,这与过度饮食有密切联系。这一事件对整个吃播行业发出了警示。

大胃王吃播的转型

尽管“大胃王”吃播的名声不佳,然而众多主播并未放弃吃播领域。其中部分主播已开始寻求转变。部分主播转型为探店评测,例如密子君,她现在不再以食量为亮点,而是转向制作类似旅游博主的VLOG视频,专注于探店内容。此外,还有主播创立了MCN机构,还有一部分主播丰富了自身的风格。



“恩克”因展示草原生活和豪爽食肉形象而闻名。近期,其吃播风格已发生转变,主要聚焦与家人朋友共进“肚包肉”,并融入了简单剧情。他不再以大量进食为卖点,转而强调对食材香气的品味,这体现了吃播领域转型的典型特征。

奇葩吃播兴起

随着“大胃王”吃播的热度逐渐降低,深夜时段却涌现了各种奇特的吃播内容。某位年轻女性博主在其个人主页上发布了2000多部短视频,展示了各式各样的奇特食物。此外,还有博主通过独特的互动方式吸引了众多观众。

部分体型较胖的男士在自助餐厅就餐时,常高声呼喊“给我上一课”,此行为成为视频的一大亮点。此类独特的直播形式在深夜时段吸引了众多粉丝关注。然而,这种直播方式是否潜藏着与过去“大胃王”直播相似的潜在健康风险,尚存疑问。

吃播盈利性依旧存在

过往的“大胃王”直播及现时的多样化吃播形式,均显示出其盈利潜力。例如,王先生通过半年多的吃播积累了众多粉丝并获得打赏。在抖音上,账号“小贝饿了”拥有近1702万粉丝,收获1.9亿次点赞。她通过多种手段在吃播领域实现盈利,且其小号涉及多个分类。在吃播视频中,互动环节成为亮点,吸引了大量观众。



在巨大利益的驱使下,众多人士持续投身于吃播领域,尽管其形式有所演变。然而,这种盈利模式是否真正健康且具有持续性,值得深思。

隐藏的健康风险

吃播领域似乎为主播带来了财富和名声,然而其健康隐患不容忽视。王先生仅半年时间,体重便从200斤激增至280斤。令人记忆犹新的,是过去一些吃播网红因过度饮食而离世的事例。

新出现的奇特吃播节目或许食量没有过去的“大胃王”那么惊人,然而,持续食用非主流食品或夜间饮食不规律同样可能对健康造成损害。从业者与爱好者是否已认识到这一风险?

行业的规范和未来

针对吃播领域出现的此类问题,制定行业规范显得尤为迫切。过去,相关部门对“大胃王”吃播给予了高度关注。如今,面对层出不穷的吃播新现象,是否有必要制定新的规章制度?

若缺乏有效的规范,该行业前景令人担忧。面对现状,是选择任其发展,还是实施严格监管?这一问题亟待全社会共同探讨。针对吃播领域的相关现象,您有何见解?诚挚邀请您在评论区发表观点,并对本文给予点赞与转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