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启动AI谣言治理:未标识AI生成内容将被打标限流

[复制链接]
查看110 | 回复0 | 2025-3-14 00:31: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平台新规出台

AI在内容创作中的应用正变得越来越普遍,这促使社交平台对AI生成内容的监管力度不断上升。微博已规定,对于未进行主动标记的AI生成内容,平台将自动进行标记并向用户发出提示;一旦检测到多件未标记内容,平台将采取流量分配的限制措施。自3月12日起,微博用户在发布内容时,必须在页面右下角完成AI标识的添加步骤。

头条治理成果

低质内容危害

头条监管升级

今日头条已增强对低质量AI内容的审查力度,与微博相似,并监控流量比例以保障原创内容生态。相关负责人透露,之前主要整治易于识别的低质量内容,但目前,大量难以区分真伪的AI生成内容成为新的难题。

“内容农场”乱象

近期,揭露了多起“AI内容农场”产业链事件。警方评估显示,一名负责人掌控着五家MCN机构,并操纵842个账号,每天产出文章数量介于4000至7000篇。这一过程完全无需人工介入。AI生成内容的成本极低,对互联网生态产生了显著影响。

标识措施现状

自2023年8月份起,针对“深度伪造”与“信息污染”问题,我国已实施对AI生成内容的标识规定。至2024年9月,进一步强化了平台在内容区分方面的责任。尽管微博等六大主流社交平台已发布声明,但年初的测试表明,执行效果并不理想。未来,我国计划通过整合多种机制,提升内容的主动识别效果。

如何提升社交平台在人工智能内容识别方面的实际应用效果,您有何独到见解?请在评论区分享您的看法。此外,请记得为本文点赞及进行分享。
回复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