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工程智能学院2023届毕业生李烨送给母校的别样浪漫

[复制链接]
查看71 | 回复0 | 2024-5-12 03:03: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自研无人智能小车

在2023年哈工程运动会上现身

作为方阵的“先行军”接受检阅

拼接186块自制的电路板上

闪亮的“HEU”“70”字样

……

这是哈工程智能学院

2023届毕业生李烨

送给母校的别样甜蜜

▲李烨的毕业设计智能车接受全校师生的检阅,图片由李烨提供

▲李烨与186块电路板拼接而成的电路板,图片由李烨提供

李烨专科4年做仿生机器人创新

研发的作品“小橙”登上卫视新闻联播

由于突出的科创成绩

同时获得哈工程

2023年陈赓奖学金“创新标兵”

毕业金榜“创新之星”

是名副其实的双料“科创达人”

人物简介/Profile/

李烨,中共党员,哈工程智能学院2019级专科毕业生。他曾兼任智能车团队负责人、济海智能科创联盟主席、电子系统设计联合实验室负责人,参与并负责水下双模态仿生机器人科创项目,2022年8月获得“工业互联网嵌入式开发工程师”资质证书。获得中学“创新创业先进个人”“优秀学生党员”“三好学生”和“优秀共青团员”等荣誉称号。

▲李烨与得奖证书合照,图片由李烨提供

好身手+好“脑子”

研发实用好使的矿洞作业智能车

8台形态功能各异的智能车缓缓经过主席台,走在最前面的货车“身穿”印有哈工程华诞标示的“服装”,虽无人操作,却能借助自身的导航系统稳定行驶。



在哈工程第46届田径运动会上,充满智能色调的非常方阵吸引了全校师生的关注。

“这是我的毕业设计作品第一次在全校师生前现身,也是我送给中学70周年华诞的礼物。”李烨说。

“智能车团队是我学院期间加入的第一个中学生团队,从技术‘小白’到负责人,这里是我的科创启蒙之地。毕业时,我就想结合未来研究方向,设计一款功能更全、应用场景更广的智能车,为4年的科创实践画上完满的句号。”李烨说。

在平常的学习中,李烨碰巧听到智能设备在矿产资源开发、环境维护中的应用案例,使他萌生了做一款矿洞检查无人智能车的看法。因此毕业时,李烨选择了“学生指定”选题,即自己独立提出结业设计设想。

在大学许德新老师的指导下,用7个月时间,在智能车结构设计、电路设计、控制算法及软件设计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惯性传感器、激光雷达、双目视觉、智能加速板卡的优势,完成了基于深度学习的目标辨识算法及SLAM导航定位算法,实现了智能车的手动驾驶和智能检查。“让智能车在敏捷的‘小脑’基础上,拥有更智慧的‘大脑’,在矿洞检查的实际场景中发挥更大作用。”他说。

每天早上,李烨带着无人智能车在操场上实地模拟,排查解决出现的各类问题及隐患,保证智能车完美地完成了运动会上的检阅任务。

“科创作品不能是摆在实验室里的花架子,要真正服务社会须要。” 李烨以实用、管用为目标设计的矿洞检查无人智能车,目的是保证矿下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辅助提升工作精度。这款无人智能车,能迅速适应陌生环境,自主规划路径、稳定行驶,并且完成图象采集、区域钻探、目标追踪等任务,将图象信息和检测数据实时回传至控制中心。

无人智能车的结构设计、硬件电路设计、软件和算法设计等,一般须要两到三个人合作,全部由李烨独立完成。他的结业设计作品答辩时得到了老师们的一致认可。

从被拒之门外到第一

100%努力获得100%准确率

2分钟150张图片,准确率100%!

迅速辨识面前掠过香蕉、动物、交通工具、数字、二维码等各种图型,智能小车在第十六届全省大学生智能车大赛中表现出色,“快稳准”的辨识精度和速率让听众倍感不可思议。

李烨团队以满分的准确率获得了辨识赛的第一名,加上竞速的成绩,最终,夺得智能视觉组赛道全省银奖。

▲李烨自制的电路板与出席智能视觉组的智能车,图片由李烨提供

团队亮眼的表现获得了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组委会秘书长、清华大学卓晴院长的高度赞赏,并建议团队将设计方案以报告的形式公开发表,在全省范围内开源让更多人受惠。

然而通往全省第一的领奖台,于历经磨练的李烨来说,并非坦途。

2019年,刚入学的李烨,偶尔路过“极速挑战”智能车大赛赛事现场,就被弯道上快速行驶、转弯、避障的智能车吸引了眼神。得知那些货车都是中学生们自制,涵盖自动控制、导航定位、模式识别、传感技术、电子、电气、计算机、机械等多学科专业知识,他无比艳羡,也暗下决心:我也要自己作出功能精妙的智能车。

他报考了大学飞思卡尔智能车实验室的培训,但却由于基础薄弱、动手能力不强等诱因,跟不上培训的进度,没能通过实验室组织的考评。

“越失利越不能舍弃,越有差别越要逼自己一把。”当天下午,不服输的李烨熬了一个熬夜,对照培训内容和学长的建议,连夜更改了十几稿,赶在第二天,交上了一张正确的电路图。

作为没有任何硬件基础的“小白”,李烨相信勤能补拙,他借助一切空闲时间泡在实验室里,一遍不行就再来一遍,恶补硬件基础和动手能力,经常熬夜到半夜。

凭借着这股冲劲,李烨最终以第一名的成绩通过了实验室硬件组的考评,从最基础的单片机、电机、舵机等元器件的制做和应用开始学习。

▲李烨出席“极速挑战”智能车大赛,图片由李烨提供

“只要能出席赛事,怎么辛苦我都不怕。”李烨说。当得悉2021年第十六届全省大学生智能车大赛新增了智能视觉组赛道时,李烨眼前一亮。

经过研究,李烨发觉传统单片机的算力难以进行更准确的图象辨识,为了提升辨识精度,他和团队举办了大量迭代的电路硬件自主研发。“芯片是智能车的核心,而要让这个核心发挥作用,就须要设计适应它的电路板,电路板上包含芯片适配的电源和传感的外设插口。芯片和电路板共同构成智能车的‘大脑’。”李烨说。

不断地调试优化、总结记录……经历过数次失败,李烨总算作出了适配的四层电路板。“那段时间几乎奔忙,但是通过联赛,自己的能力提高得也最显著。”他说。

▲李烨为学弟学妹讲授机器人制做,图片由李烨提供

“智能机器人有相当发达的‘大脑’,起关键作用的是中央处理器……”在61号楼,李烨正在为低年级朋友讲授智能机器人的制做。作为双创导航员,李烨在全校范围内开办创新创业特色公开课《智能机器人硬件制做及电路启蒙》,目前早已为300余人次讲课。李烨多次主讲科创沙龙培训,开展大赛交流会分享实践经验,帮助朋友更好地了解大赛相关知识,科普人数超千人次。

“在我还是科创‘小白’时,是旅长一步步率领我深入科创,现在也应当像她们一样,将‘传帮带’精神弘扬下去。”李烨说。

“小橙”亮相卫视《新闻联播》

3次迭代可游可走随心切换

通体橘黄、似鱼如蟹的仿生鱼“小橙”在水池顶部自如地行走,迅速锁定目标物,识别、抓取一气呵成,收起机械足,它又变身流线型的鱼儿,摆动尾巴灵活游动。

今年10月,李烨参与的中学生自主设计的仿生鱼“小橙”和六足机器人出现在卫视《新闻联播》上,科创作品得到全省关注。

水下机器人通常都以游动方式前进,但紧贴海底抓取岩石等物质取样时,容易被海底表面锈蚀。“想不想尝试做一个在水里既能游又能走的机器人?”智能大学张伟教授提议。

▲李烨所在的中学生科创团队与“小橙”,图片由李烨提供

于是,2019年,专研航爬仿生机器人的中学生科创团队应运而生。

2020年团队完成了样机研发,在第二年就实现了机器人水下自主运动和航爬模式切换。李烨完成了机器人底层电路的全部自制,并成功通过水下实验。团队为机器人设计了精致的鲨鱼造型,并为它涂上了亮眼的蓝色。橙与校名中的“程”字译音,大家便亲切地称它为“小橙”。2021年12月,项目荣获第十四届大学生创新创业峰会并进行交流和展示。

▲双模式仿生水下机器人“小橙”,图片由李烨提供

▲李烨与团队成员举办水池实验,图片由李烨提供

2022年,李烨率领团队继续优化“小橙”,设计了水下机器人视觉系统和机械臂作业系统,自主研发安装防水的深度学习单反,实现了机器人水下目标辨识和自主作业。“小橙”内部的12块电路板全部由李烨独立研发。项目在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大赛获得国家级三等奖。

一遍遍调试,一次次迭代,“小橙”的顺利问世凝结了团队师生共同的心血和智慧。

“要把问题解决在地面上。”张伟在指导团队创新活动时这样吩咐李烨。在距离“小橙”完成研制的最后一步时,李烨发觉“小橙”游动得平缓,排查后发觉硬件存在问题。李烨心里警笛大作,立即调试、优化,试验了整整一夜,最后发觉是尾部襟翼的电压不稳导致的,解决以后,“小橙”实现了痛快游动。

▲仿生鱼“小橙”在进行水下抓取作业,图片由李烨提供

还有一次实验中,“小橙”的电子舱进水了,团队却找不到问题缘由。李烨犹豫再三,给张伟发了一条陌陌,张伟直接打来视频电话,详细寻问情况,帮助找寻问题缘由。“不放过一个细节,老师严谨细致的精神深深影响了我。”李烨说。

经过3次迭代更新的“小橙”已经从最初的“航爬仿生机器人”进化为“多航态水下仿生作业机器人”,具有海面、水下两种模式的联通、识别、通信等功能。团队为“小橙”设计的六条机械足,让它能在不干扰其他水生生物活动的前提下作业。

大学期间所有的假期都拿来打赛事、做项目的李烨他也没有放松学业。作为连长,李烨总是早早来到课室,坐在第一排认真听讲,第一时间完成作业与备考,最终获得了全年级第五的优异成绩,被朋友们敬佩地称为“烨king”。

“总有人问我为何如此拼,”李烨说:“事情一旦开始做,就不能半途而废。我总是相信自己、提醒自己,只要坚持下去,一定能弄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