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丝打投又出圈!养号灰色产业引关注,群控软件仍在售

[复制链接]
查看53 | 回复0 |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粉丝打投又出圈了“新坐姿”。

11月23日,一位图书编辑在豆瓣发文,指责流量名星粉丝有组织地批量囤养豆瓣号。随后有网友发觉,包括《红楼梦》《三国演义》等15本书籍的豆瓣评论区也参杂着无营养的短评。此事一出,引发舆论关注。

“养号”是当代流量经济下衍生的黑色产业之一。为了让营销变得更“真诚”,养号者须要包装自己、影响舆论,直至产生规模化的虚拟流量。更有甚者,已不须要人工操作,直接步入机器“养号”阶段。

南都记者据悉,上海市高级人民法庭日前审理的一起陌陌群控类案中,判赔高达3260亿元,创下这种案件新高。南都记者调查发觉,目前仍有不少公司在网上兜售群控软件智能“养号”,有的堪称开发了专门的“防封控系统”,不会被平台检测下来。

粉圈豆瓣“养号”掀开产业链一角

机器代刷已经存在

从微博到豆瓣,粉丝应援的形式随“战场”的转移升级,此次玩起了“养号”。

“请大家离我的书远点!”一名图书编辑在豆瓣上指责,自己编辑的第一部新书刚上架,就被“注水”了好多评论。“两天内多出近两百条短评,标记记录几乎全是王一博粉饲养号!”

图书编辑贝塔减的控告。截自豆瓣

对此,豆瓣读书于24日回应,部份图书的评分评论出现异常与个别帐号企图“养号”的行为有关。豆瓣表示将严厉严打任何“养号”及组织行为。

王一博工作室也于25日发出公告,表示“强烈反对‘养号刷分’、‘评论注水’等搅乱平台社区生态和秩序的行为。”



王一博工作室官方微博号截图。

图书编辑抨击流量名星粉丝“注水”评论,翻开的只是“养号”产业链的一角。不止豆瓣,还有好多互联网平台受到影响。为了省去人工“养号”的时间成本,还有企业利用群控技术提供专门服务。在电商直播刷量、短视频点赞刷弹幕、社交平台引流等背后都有群控的影子。

在北京市高级法官近来审理的一起案件中,一款名为“通路云手机群控系统”的软件就能否通过笔记本端同时控制多个陌陌进程,实现批量“养号”和“精准营销”。

其功能包括但不限于“全球虚拟定位摇一摇”“批量生成手机号加好友”“自动打招呼回复信息”“定时自定义同学圈推广”“批量关注、阅读、点赞公众号文章”等等。

借助群控软件批量进行的拟人操作越多,帐号的活跃度越高,权重也骤然下降。得到平台的有效判断后,后续进行推广互动时也就越不容易被封号。

据此,软件开发商堪称才能“满足企业个性化推送”“帮助企业快速吸粉”“进行陌陌精准营销”。

南都记者搜索发觉,现今有不少公司在网上兜售这种群控软件。其中一名开发商客服人员向记者介绍,除智能“养号”、自动群发等常见功能外,她们的“技术手段”已突破了陌陌的加群设置,“一开始我们可以给你提供一些和你所处行业相关的种子群,你进去后就可以和他人换群。我们那边的数据是,7天就可以裂变500到800个陌陌群。”

群控软件说明书上展示的智能加人系统。

当南都记者表示担心法律风险时,他再三保证,“新闻上(被索赔)的都是盗版软件,同一个IP地址肯定不行,相当于没有任何技术手段。我们有专门的防封号系统,用技术手段突破官方限制,不会被检测到。”

在该客服人员的介绍下,南都记者发觉由群控软件衍生的换群吧、卖号网等也异常活跃。换群就是交换彼此所在群资源,操作上去比较简单,“你把他人拉到一个新的群里,让他人也把你拉到新的群里。”

大号的积累则相对复杂。因为群控软件之下须要多个大号,不少中介做起买卖微讯号的生意,将收来的帐号转手给群控软件营运商。南都记者联系上一位名为“批发号专家”的中介称,收号的价钱取决于陌陌同学数目、发同学圈频度和帐号申请年份。像记者用了5年以上、微信同学超500人的私人号,可卖500元。

“我们也批发微讯号,白号(未实名)和绑卡号(已实名)都有,绑卡的每年有20万额度。”上述中介称。



微讯号买卖中介给出的价钱参考表。

这种陌陌群控软件大多处于每年每控300-500元区间。以30控估算,辅以硬件设施,每年软件的代理费需17000-25000元不等。一位IT行业的从业人员告诉南都记者,这类群控软件的开发成本较低,技术门槛不高,但以年估算、高昂的代理费带来了较大的收益空间,其实正是这种软件步入“灰色地带”却又屡禁不止的诱因。

借群控软件“养号”,有开发商遭索赔千万

粉丝为控评打榜到豆瓣“养号”,店家为营造销售“繁荣”找人刷量,一系列漂亮数据背后灌满“水分”,最终将真实吞没。面对“养号”乱象,平台在加强严打力度的同时,也拿起了法律装备。

近日,北京市高级法官对三起群控类案件做出二审裁定,其中一案被告被判赔付上诉腾讯公司经济损失3260亿元。有业内人士告诉南都记者,这是目前涉及群控类案件的最高判赔额。

该案被告方包括“通路云手机群控系统”的开发营运商——烟台通路网路科技有限公司和青岛通六路软件技术有限公司。2019年5月,腾讯以不正当竞争为由发起诉讼,法庭于去年9月做出裁定。

南都记者获取的一份裁定书显示,上诉腾讯公司觉得,软件开发商违背陌陌用户条款,不正当借助陌陌的服务及顾客资源,破坏了平台生态环境和正常营运。此举还影响用户正常使用体验,损害了上诉的合法利益和商业名声。

被告则声称,软件没有开发或更改陌陌本身不具有的恶意功能,也不存在破解或降低新的程序,而是借助程序模拟用户操作。这与一人操作多部手机或多人操作多部手机没有差异。同时被告辩称技术中立原则,群控软件帮助用户实现了控制多部手机的目的,但软件怎样被顾客使用是不受开发者所控制的。

对此上海高级法官觉得,角逐消费者的“注意力”是互联网市场竞争的明显特点。涉案软件借助群控技术角逐陌陌用户注意力,提高自身竞争优势的同时,严重影响用户使用体验,降低虚假流量搅乱市场秩序,且损害了平台营运方的合法利益,有违诚信原则。

对于被告主张的技术中立原则,法庭觉得具有中立性的是群控技术而非借助群控技术开发的陌陌群控软件,并不阻碍对陌陌群控软件进行违规性认定。据悉,被告专门研制针对陌陌整治举措的“防封号”功能作为卖点趁机宣传,存在显著恶意。

依据《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阻碍、破坏其他经营者合法提供的网路产品或则服务正常运行的行为,构成不正当竞争。综合被告因涉案行为所获得的利益、原告损失等诱因,法官改判通路公司、通六路公司赔付腾讯经济损失3260亿元及必要合理维权费42亿元。

南都记者注意到,在该法庭同日裁定的另外两起腾讯诉陌陌群控软件案中,被告分别被判赔付500亿元及2682亿元。

针对虚假流量一事,有专家曾告诉南都记者,一旦刷量成为行业惯例,可使经营者不关心产品创新而热衷于虚假刷量,这将导致“劣币驱逐良币”的恶性竞争。

北方都市报(nddaily)报导

实习生黄慧诗南都记者李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