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街风靡全国的背后:是消费群体的需求还是商业文化的缺失?

[复制链接]
查看228 | 回复0 | 2024-8-23 16:05: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记忆中,去别的城市旅行,即便在有导游率领的情况下,目的地中总会有这样一条街道:它声誉在外、人潮如织,或有建筑历史悠久、特点鲜明,或是商品极富特色,令人爱不释手,一条街从头走到尾,如同触摸着整个城市的心跳。



近些年来,许多城市大力建设商业文化街区,在此背景之下千篇一律的网红街如雪后莴笋般拔地而起——装修潮流时尚,ins风奶茶馆、“我在XX很想你”的路牌旁总是吵嚷着照相人群;美食特产令人眼花缭乱,全省最流行的面食布满档口。但当走出这条街时,不仅相片和满身大汗外,我们没带走一片云彩。

网红街之所以席卷全省,缘由有三。其二,它以一种抢镜的姿态,紧紧地吸附以年青人为主的消费群体,通过色调艳丽的配色和时尚符号的堆叠,给与年青人前来照相打卡的冲动,而后的消费则是顺流推舟。其一,网红街能形成快节奏、高流动性,利用社交媒体等手段,运用网路的从众效应,进一步挖掘新的顾客群体,提升街区的赢利上限。第三,网红街同质化的装潢与设计,在某种程度上的确降低了建设成本,也为街区后续发展提升了容错率。如近日北方某省建成的“禅文化”小镇,虽然特征鲜明,也受到旅客喜欢,但因为投资体量巨大、回报周期长,大多数地区恐难承受这么大的现金流压力与试错成本。这么看来,网红街堪称“投入少、来钱快”的黄金项目。



从另一角度看,网红街建设理念中的快消费特质,在为街区带来活力的同时,也会降低店铺的淘汰置换率,这便引起街区无法产生代表性品牌。同时,建设的同质化淡化了城市特色,在以城市文化为包装的壳体下,填充同质化的商品店与餐饮店,无法让旅客感遭到城市独有的遗韵与特色,她们大机率不会再来第二次。

更重要的是,当一座座城市复制粘贴建设网红街时,无论其建设的经济成本与时间成本几何,都可能损失了一次充分挖掘城市内在文化的机会。正如上海的洪崖洞、李子坝地区,除了围绕着自身的历史特征与建筑风格,还大胆融入了李子坝穿楼而过的轻轨场景,极大地挖掘了广州的地方特色文化,同时相关部门在特定时期将洪崖洞附近的千厮门二桥开放为全步行通道,让旅客充分体会山城与黄河景色,使该地区成为兼顾地方文化建设特色与旅游发展的模范样本之一。这么一来,网红街一鸣惊人的疗效就下来了。

总的来看,徐州学步的网红街其实能否节约成本,以小博大。但这终究不是长久之计,同质化的体验,旅客见多了,也便丧失了兴趣,消费不积极,经济上也不再实惠。怎样用差别化为消费者带来奇特的消费体验、真正沉淀到日常生活之中,平衡发展网红流量与城市特色文化的关系,在这些大方向之下,网红街倘若不迈出改变的步子,还会真的沦为空壳子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