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CN 机构:网红背后的推手,资本追捧与纠纷并存

[复制链接]
查看1 | 回复0 | 4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当前,短视频的迅猛发展让众多人意识到成为网红的低门槛机遇,这一现象背后的商业转化也成为了新的财富挖掘领域。不过,其中潜藏的诸多乱象和问题亟待揭示。

网红梦的低成本入口

单凭个人与一部手机,即可踏上网红之路,这一现象为众多人提供了发展机会。以李想为代表的80后影视从业者为例,在过去的四个月里未曾开工,然而,5月份一则热门视频便为他赢得了6万元的广告订单。这一事实反映出,在信息时代,成名与盈利的机会似乎变得触手可及。低门槛吸引了大量人群加入,只要具备独特性,便有可能在网络上获得关注并实现收益。

网红经济在当下看似光鲜亮丽,实则背后隐藏着激烈的竞争,众人争夺的是那有限的流量资源。人们往往只关注网红一夜之间可能获得的巨额收入,却往往忽视了一个事实:只有极少数人能够达到这样的高度。

成为MCN机构的低门槛

抖音对MCN机构的门槛相对较低,仅需旗下拥有5名签约达人,粉丝总数超过1万人即可。这一门槛的设定导致了MCN机构的激增。但这种情况并不代表所有机构都能实现有效运营。众多新成立的机构往往缺乏成熟的运营模式,它们的主要目的仅在于分一杯网红经济的羹。

MCN机构的数量不断增长,导致市场竞争日益加剧。尽管进入门槛不高,但要在众多机构中崭露头角并非易事。众多机构在运营、签约等多个方面遭遇挑战,而小型机构在如此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往往难以维持生存。

行业马太效应显著

行业内部马太效应愈发显著,资源正不断向头部大公司及其网红倾斜。中小型机构面临着严峻挑战。头部网红能够获取丰富的优质资源,无论是广告合作还是推广活动。他们单场直播的收入,对于普通人来说可能难以想象,往往高达巨额数字。

众多中小型机构,由于资源有限,不得不寻求尚未被挖掘的创作者。这种两极分化的现象持续加剧,导致整个行业的发展轨迹呈现出不平衡态势。

MCN机构的广撒网策略

多数MCN机构普遍采取广泛招募“小白”创作者的策略。他们专注于发掘具有发展潜力的创作者,并通过多种途径将其纳入麾下。例如,当某些“小白”创作者粉丝数量激增后,MCN机构便会迅速启动商业计划,比如陈欣粉丝数量突破100万时,机构便提出要求进行广告植入,并提议采用三七分成的收益分配方式。



从机构视角来看,此模式被视为一种迅速发现潜力股并从中获利的途径。然而,对于被签约的博主而言,其中不少人为缺乏商务背景的创作者。在面临突如其来的商业需求时,他们往往难以作出决定,部分博主甚至遭受机构单方面的强制要求。

MCN机构乱象

在MCN领域,画饼充饥、空手得利的现象较为常见。这种现象在大小机构中均有发生。许多机构在签约时作出诸多承诺,然而实际提供的资源却寥寥无几。例如,仅提供所谓的运营指导,却无实质性资源支持。以黄瀚与某机构交流为例,该机构负责人在谈话中回避实质问题。

部分机构更注重签约后的规模扩张而非博主培养,其理由是能够持续从新签约博主带来的收益中获益。这种经营模式导致众多博主虽被利用于流量,却未能实现自身能力的实质性增长。

网红与MCN关系的纠结

网红或博主若欲步入商业化路径,MCN机构是其必经之路。尽管存在诸多不规范行为,诸如空手套白狼的现象,但MCN在商务合作与合约签订方面仍能提供一定支持。例如,仅擅长内容创作的陈欣便亟需MCN机构的协助。

这种看似紧密相连的关系实则暗藏诸多矛盾。网红迫切寻求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而MCN机构则追求利益的最大化。这种平衡点究竟在何处?您又是如何看待这一现象的?欢迎点赞并分享,期待您在评论区分享您的见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