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一购物节波司登先涨价再打折事件引发消费者热议

[复制链接]
查看42 | 回复0 | 6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尽管双十一的热度有所下降,且阿里巴巴不再公布GMV数据,然而它依然受到公众的高度关注。然而,今年双十一刚过,波司登涨价后打折的行为被揭露,迅速登上热搜,引发了广泛的讨论。这一事件同时也揭示了双十一背后存在的众多问题。

波司登价格操作引争议

波司登羽绒服在9月打折时,通过优惠券降至979.28元。然而,在双十一当天,实际售价为979元,打折和满减后的优惠仅剩0.28元。尽管商家原计划通过活动让利10%,价格调整为1349元,但消费者最终支付的还是979元。这种做法让消费者感到失望,他们期待的双十一优惠并未出现,反而遭遇了这种营销手段。

商家采用的策略导致众多消费者对双十一活动产生了不信任感。在消费者眼中,这种行为违背了他们的期待,同时也侵犯了他们的合法权益。

商家的考量与底气

商家观察到,消费者通常不持续关注商品价格,即便察觉到欺诈手段,也未必会进行举报。此外,商家提供的折扣优惠缺乏明确的量化标准,即便遭到举报,也难以进行有效处罚。以波司登事件为例,尽管事件被广泛报道并登上热搜,常熟市场监管局调查后并未发现任何问题。商家普遍认为,采取此类做法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在当前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商家们普遍面临价格已低至难以再降的困境,缺乏进一步降价的空间。然而,他们仍希望抓住双十一这一宣传高峰,通过增加销量来提升知名度。

双十一初期的诚意满满

在阿里巴巴早期推出双十一活动期间,平台与商家均表现出极高的诚意。当时活动提供的折扣力度大,优惠显著。许多商家的双十一销售额大幅超越日常水平,助力众多品牌崭露头角。对于商家而言,双十一构成了一个极为重要的商机;对于消费者来说,则是一场真正的购物盛宴,他们甚至愿意熬夜参与抢购。

商家当时确实诚意满满,采取了薄利多销的策略,双十一的销售额持续攀升,呈现出一派双方均受益的购物狂欢景象。

劣币驱逐良币的演变

部分商家察觉到双十一政策存在可利用的空子,于是选择先提价后打折以参与促销。随后,此类做法逐渐流行,商家们纷纷效仿。他们表面上看似大幅降价,实则价格与平日持平,甚至更高。这一现象导致诚实守信的商家受到排挤,劣质商品驱逐优质商品的局面出现。

消费者开始洞察这一策略,对双十一的狂热逐渐降低。夜晚时分,守在电脑前抢购的景象变得愈发罕见。

平台的应对措施

在此情形下,电商平台持续延长预售期限,旨在维持交易额的持续增长。该举措旨在保持双十一的火热氛围,以提升财务报表的观感。然而,这种做法并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反而加剧了消费者对双十一的负面情绪。

该平台过分关注交易额指标,未充分考虑消费者实际体验,因而使得消费者对双十一的热情逐渐消退。

电商格局变化影响

电商市场格局已发生转变,不再仅由淘系一家主导。拼多多作为新兴电商巨头,其“天天低价”理念深受消费者喜爱,即便不参与双十一活动,其业务也持续增长。商家面临更多选择,不再局限于依赖双十一这一单一销售节点。

在当前电商新格局中,商家面临更多选择,这导致双十一的吸引力预计将有所减弱。面对这一趋势,双十一的未来发展走向引人关注。若您对此有独到见解,欢迎在评论区留言、点赞及转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