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助力刷人平台,拼多多助力群

[复制链接]
查看663 | 回复0 | 2022-11-3 20:58: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
《科创板日报》(记者黄心怡特约记者胡家明)“亲爱的拼多多,帮一把刀?” 相信很多人都收到过亲戚朋友发来的类似求助信息砍价。

拼多多“砍刀”的方法是邀请好友点击砍价的链接。页面经常显示“XXXX元已被砍掉,还有0.X%可以免费领取”

不过,在用尽了身边的人脉之后,又有多少人能真正从拼多多那里得到羊毛呢?

上海律师刘宇航2021年3月参加拼多多的“砍价Free Take”活动,邀请了10多位朋友帮忙,甚至充值9.9购买砍价加速包,不过耗费了半天的精力,砍价的结果却完全没有变化,差距始终是“0.9%”。

结果,刘宇航一怒之下将拼多多告上法庭,理由是“其提供网络服务涉嫌违反诚信原则,使用虚假数据隐匿规则已构成欺诈” ”。

近日,刘宇航在社交平台发文,披露了案件审理过程的更多细节。拼多多方在试用时解释说,由于页面显示的百分比数量有限,0.9996427%被省略,显示为0.9%。所以刘律师砍价之后,并不是没有变化,而是变化到小数点后六位。

“0.9% 不是 0.9%”、“先去 拼多多砍价 学习微积分”、“拼多多砍价,总是差 0.9%”、拼多多”近日,“大刀阔斧”的话题登上了网络热搜。

砍价难登蓝天

目前,刘宇航律师的上述文章已被删除。《科创板日报》记者微信联系到了刘律师本人。刘宇航在回应采访请求时表示,在案件宣判前不会接受采访,因为会被投诉。"

###《科创板日报》记者与律师刘宇航的微信对话

刘宇航此前表示,自2021年4月起诉拼多多的案件引起公众关注以来,短短3个月内,他已接受了四次采访。其中两起为拼多多向不同主管部门实名投诉。“这严重影响了我的正常工作和生活,我的家人甚至担心我的人身安全,担心我会受到更多的报复。” 刘宇航说道。

但刘宇航坚称,不会调解,也不会撤案。“本案的起因是侵权诉讼,不是合同诉讼,诉讼是因为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理论上,每个使用拼多多砍价免费服务的人都是"

另一位拼多多用户与刘宇航有类似的“砍价难度”经历。“我一般都是坚持找10个人,然后就放弃了,最后真的很难砍掉。” 她告诉《科创板日报》记者。

多位拼多多资深买家向《科创板日报》记者透露,最后一个砍价之所以难,是因为拼多多在算法上偏向新用户。

“很久以前,我和我的几个同事都成功了。因为我们都是新人,所以成功的人很少。但如果是老用户,几乎没有希望。”

另一位拼多多买家也指出:“我拿过一次(货),新人快,老人慢。”

“砍刀”其实是一种新方法

营销策划公司PGlev认为,“砍刀”其实是一种新方法,而且非常有效。“不用花钱就可以找朋友砍价免费获得你喜欢的产品,老用户自发为拼多多拉新用户。不断以便宜免费为噱头,引起用户传播自发、快速裂变,进而为商家带来更低的新购买成本。”

另一位业内人士分析,《砍刀》之所以如此吸引人,最根本的原因在于营销的游戏化。“免费拿,让朋友帮忙切刀,其实是个游戏。”

而拼多多创始人黄峥对此毫不掩饰。他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我们团队尝试将腾讯前端产品的游戏思维与阿里巴巴后端强大的运营思维结合起来,打造了拼搏的购物模式。” 拼多多的母公司上海寻梦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原是一家网络游戏开发运营公司。

不得不说,这样的“拉新方式”确实在拼多多开发初期积累了大量的新用户。然而,随着消费者互联网流量的高峰,这样的营销套路不仅越来越难奏效,还面临监管风险。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8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21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为10.11亿。拼多多财报显示,截至第三季度末,平台年度活跃买家达8.673亿。这意味着拼多多的买家数量越来越接近中国网购用户的天花板。

“目前的情况是,有些人有幸找到拼多多新用户自助助力,也许20或30个人可以帮助助力;但没有运气。如果一个新用户还没找到,可能需要助力几百块钱才能成功提现。” 一些 拼多多 用户说。

《科创板日报》记者发现,2021年3月,部分拼多多用户因拼多多虚划不透明斜线向黑猫投诉平台投诉。

模糊和不透明的过程

“在砍刀的过程中,有两个计算,一个5人,一个3人,提示朋友砍刀成功。但拉10还不够。最后,当有大约还剩6分钱,拉新用户。拼多多显示余额被新用户屏蔽,不透明,明明只有新用户。当只剩几分钱时,拉给朋友,几毛钱+两块钱+几毛钱,明明够了拼多多剩余金额不是砍价,但是还是剪不下来,看不出金额有没有变化。这是浪费精力,虚假宣传,而且过程模糊不清。” 拼多多用户在黑猫投诉平台上写道。

《科创板报》记者发现,拼多多拉新“砍刀”活动已经是拼多多获取新客户的“传统技能”。早在2018年,著名自媒体“纽约洪太极”就曾撰文拆解此类活动的性质。这篇文章在全网获得过亿点击量,但自媒体博主也与拼多多卷入了旷日持久的纷争,已经远远超出了对“砍刀”现象的讨论。 “本身。

诉讼总数超过淘宝

《科创板日报》记者发现,拼多多近年来涉及的诉讼多起,总数远超淘宝。

天眼查专业版APP显示,拼多多的母公司上海寻梦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可查询3万多条法律诉讼信息,其中相当多的因商标而提起的诉讼侵权纠纷。起诉数量达6555件,淘宝主体浙江淘宝网络有限公司页面显示案件3398件。

当然,商标侵权等案件对于电商平台来说并不少见。但需要注意的是,淘宝的成立时间几乎是拼多多的两倍。梳理近几年的舆论也可以发现,拼多多在名誉纠纷的情况下,诉诸法律的选择远高于淘宝。

近期与拼多多经历过名誉官司的博主告诉科创板日报记者,拼多多与上海的律所合作,几乎所有上海知名律所都有合作。两者都与 拼多多 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

在此类案件的起诉书中,除了主体和诉因有所不同外,其他细节几乎完全相同。比如,这位博主的起诉书内容与此前《拼多多假书风波》中齐财经收到的起诉书内容几乎相同,只是主体不同。

以之前采访的博主为例,他刚到上海的那天,浦东新区就爆发了疫情,境内成为中风险。他面临着随时无法回家或被隔离的可能性。由于拼多多的官司,成本明显更高。所以他也选择在法庭上与拼多多和解,删除帖子并道歉。

此外,博主表示,拼多多的最终上诉可能不是打赢官司,而是“与上诉和解”。因为他知道自己被拼多多起诉已经一年多了,而且在庭审期间也去过上海几次,损失的工作和司法费用都没有计算在内,而且拼多多属于等待工作 中共的“局部之战”,即使不动,也会给当事人个人带来难以承受的成本,这些都将影响与拼多多官司的最终成败。

而从天眼查专业版中显示的开庭次数可以看出,在拼多多的司法程序中,真正上庭的案件并不多见。而他们大多选择了解决方案,比如这位博主的司法调解。一般而言,拼多多向当事人提供了一个和解条件:禁止在社交网络上对案件发表进一步评论。

上述和解条件也体现了拼多多对此类舆论的一贯处理——即优先考虑提出问题的人,而不是问题本身。

此后,自媒体博主虽然赢得舆论,但实际付出的代价却不可估量。四年后,刘宇航律师几乎因为同样的活动,被卷入了与拼多多的司法博弈。拉新算法本身的问题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算法监督”的​​短板何时能弥补?

《工人日报》2021年1月报道,网络消费领域长期存在一些企业利用算法钻法律漏洞,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问题。也有不少评论指出,一些大型网络平台的“算法之恶”和“大数据”亟待规范。

北京伟恒(成都)律师事务所律师魏东东认为,拼多多“砍刀”算法本身并不违法。关键在于算法如何使用拼多多。

“算法作为销售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价格和交易的成败,属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知情权范围。拼多多不仅没有机制将算法公开给消费者,但屏幕的显示有故意误导消费者的倾向,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

魏东东指出,目前颁布的《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条例》,其对象为算法推荐技术,主要包括生成与合成、个性化推送、排序与选择、检索与过滤、调度决策等,本案中砍价的算法不属于“算法推荐技术”,不属于本条例规定的范围。因此,预计国家将出台范围更广的规范性文件,将所有算法纳入监管体系。

另一位不愿具名的政策战略顾问也对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算法越先进,越危险。这里的政治不是特指上层建筑,而是对个人用户价值的极度挤压。然而,一些互联网大公司利用自身规模优势,对提起诉讼的消费者进行了不平等的司法诉讼,最终只会让矛盾越积越深,对解决问题本身无济于事。

汇业律师事务所律师石宇航强调,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诚信经营本身就是经营者的义务。去年11月,上海还发布了《上海网络交易平台网络营销活动算法应用指南(试行)》,规范拼多多等企业未来运营中的算法合规问题。

互联网分析师张景科认为,在社会发展的一定时期,政策漏洞得到了合理合法的利用,人们的占便宜心理也被利用了,不少互联网公司纷纷效仿。为了提升用户体验,需要更多的消费者和法律工作者去拼,也需要消费者对自己有清醒的认识。但是,企业想要做长远的业务,在早年实施“农村包围城市”战略抢占用户市场后,还需要看是否要提升品牌形象。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