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带货行业问题频发:如何让消费者买得安心、卖得顺心?

[复制链接]
查看18 | 回复0 | 昨天 20: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直播带货行业快速发展,随之而来的是消费者投诉量的显著上升。在直播过程中,虚假广告频现,售后服务问题也时有发生,这些不良现象严重影响了消费者的购物感受,同时对买卖双方的权益构成了潜在风险。为了保障消费者在直播购物时没有后顾之忧,并确保卖家交易过程顺利进行,这一议题迫切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研究。

消费投诉激增

消费投诉平台频现与直播购物相关的问题。官方旗舰店的直播间所售纯牛奶涉嫌质量问题。在明星参与的直播活动中,消费者面临无售后服务、虚假宣传等问题。据《“双11”直播带货消费调查报告》揭示,近四成受访者反映在直播间遭遇欺诈或购买到假冒伪劣商品,这一比例令人担忧。

张兰,雅安市居民,约四十岁,10月8日凌晨在抖音上观看直播时,被主播推广的电动车大额补贴活动吸引,随即决定购买。然而,在追索赔偿时,她遭遇了多个平台相互推诿责任的情况。最终,她发现,原本承诺的399元补贴,实际上转变为对直播间的打赏,这一转变让她感到非常困扰。

商家面临困境

王凤龙所领导的企业专业销售山西莜面产品,并在直播平台上进行了两年以上的销售活动。但近期,多起知名主播失误事件接连发生,涉及虚假宣传和产品质量把控不严等问题。尽管平台及直播间均声明商品质量有保障,主播仅担任销售角色,商家对此表示无奈,且其业务受到一定冲击。

主播一旦遭遇负面新闻,其代言品牌的形象可能会遭受损害。同时,消费者对某些主播的不当行为可能会对直播销售模式产生怀疑。这种怀疑情绪可能会对商家的商品销售带来不利影响。

平台管理成效



电商平台强化了对直播销售中夸大宣传和虚假宣传等问题的监管,并已取得显著效果。平台通过设立规范、强化审查等手段,对违规主播实施了惩罚,显著改善了直播销售市场的秩序。具体做法包括对违规主播实施商品销售暂停等惩戒措施。

平台管理存在不足,即便对违规主播实施了惩罚,部分主播在变更所属公司或账号后依然从事直播销售。这一行为不仅削弱了监管成效,还导致直播销售中的不良现象难以彻底消除。

维权举证难题

消费者在直播购物及维权时遭遇了不少挑战。尽管法律对虚假宣传的惩罚力度较大,但在直播环境中,消费者常常难以搜集到可靠的证据。直播结束后,相关证据往往难以保存,要想收集到足以证明商家或主播存在虚假宣传等问题的有效证据,难度极大。

电商平台在跨区域交易中普遍存在,然而,这种现象与市场监管的地域性管理规则存在矛盾。当消费者遇到问题时,往往难以确定向哪个监管机构提出投诉,这无疑加大了他们维护自身权益的难度。

责任主体不明



吕来明教授,北京工商大学法学院专家,就直播销售领域消费者权益保护议题提出看法。他指出,直播销售模式下,责任主体必须明确界定。消费者与主播仅进行互动,而实际销售背后则涉及多重的主体关系,通常由直播间代表商品公司承担销售委托。必须明确主播是否独立进行虚假宣传,以及商品公司和主播是否对宣传内容知情。责任主体的明确对于有效处理直播销售中的消费纠纷极为关键。

对责任主体进行清晰划分,有助于消费者在问题出现时迅速定位追责对象,从而保障其合法权益不受侵害。此举亦促使商家和主播更加严格遵守经营规范。

职业关系模糊

今年七月,网络主播成为国家职业分类体系中的一员。然而,其与雇主间的劳动关系界定尚无定论。这一模糊性导致了对主播权益保障的顾虑,同时也增加了劳动纠纷处理的复杂性。

直播带货领域正遭遇劳动关系界定不清的问题。特别是在主播的管理、技能培训和违规行为的责任归属等方面,由于劳动关系界限不明确,导致构建有效的管理体系和约束机制面临挑战。

业界普遍认为,直播带货领域面临诸多问题,其中亟待解决的策略究竟为何?期待您在评论区发表高见。同时,别忘了为本文点赞并转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