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助力群,pdd帮砍价平台

[复制链接]
查看760 | 回复0 | 2022-11-5 10:01: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
钛媒体钛媒体钛媒体网

|科技引领新经济|

如果拼多多经营中国生活用纸、洗衣粉、零食和炒货等生活用品,它可能会成为中国版的Costco。

钛媒体编辑丨张远

就在 CEO 黄峥在媒体发布会上将拼多多定位为“电子商务版 Facebook”十天后,它就正式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提交了招股说明书。(详情请参考:《拼多多《婴幼儿》上市:3亿活跃用户,1400亿GMV损失,13亿》)

近年来,中国电商领域最大的“黑马”终于显露了自己的财富,占据了电商的第一梯队,也让人们看到了它“惨不忍睹”的增长速度。拼多多招股说明书显示,

2017年拼多多月均活跃用户6500万,年活跃用户2.45亿。截至2018年3月31日,拼多多月活跃用户1.03亿,年活跃用户2.95亿,单季度用户增长5000万,仅次于淘宝和京东。

拼多多单季度交易额为 662 亿元人民币(106 亿美元),而 2017 年全年为 1412 亿元人民币(226 亿美元)。两年内,年营业额超过 1000 亿,淘宝用了5年,京东用了10年才取得同样的成绩。

拼多多 在“熟人社会”中,

无法闯入“原子社会”

黄峥强调“拼多多不是社交电商”。他认为社交电商是一个伪概念。但不可否认,拼多多是微信带来的社会红利的最大受益者。.

与“网红经济”和意见领袖主导的其他类型社交电商相比,拼多多通过群聚、砍价、抽奖等社交裂变方式成功实现了社交裂变。找到流量突破口,以低价策略切入日用品品类大市场。

微信9亿用户与淘宝6亿用户的差距,正是拼多多的目标人群。虽然淘宝、京东等都曾尝试通过“下乡刷墙”、拉拢广场舞大妈等方式“激活”这群用户,但收效甚微。

这是因为,与“原子”的一二线城市相比,三四五六线市场是比较典型的“熟人社会”。“群”的主力军——中年女性用户的购物决策受熟人舆论影响,自然具有自我传染性。微信群成为了他们的“广场舞广场”,也成为了他们跨地域系列的“圈圈”。



作为一个一二线城市的年轻人,你可能很难理解为什么你的中小学同学、父母和亲戚会为了救人而在微信群和朋友圈里“骚扰”你、轰炸你。几美分。在您看来,这无疑是一场透支社会资本、败坏社会形象的“自杀”。

拼多多用户之所以愿意这样做,是因为社交圈里的熟人,或者是围绕家庭转的中年女性群体,已经脱离了社会属性,他们的社会资本价值是几乎为零;同学、亲戚等无效关系与其浪费,不如换个折扣。

不仅如此,与分享鸡汤和保健品相比,分享优惠信息是熟人的润滑剂。在这样的熟人社交圈里,你最好的选择就是加入,你帮我打,我帮你打,形成一个完美的互助圈。

而当你在一线城市忙碌的时候,你之所以会觉得“被骚扰”,对“砍价大刀”嗤之以鼻,只是因为你不在那个熟人圈子里,只是因为你的社会关系有发挥更大的作用。

这也意味着,社会分组模式的边界就是“熟人社会”的边界;而有消费能力的年轻一代是离开“熟人社会”走向“原子社会”的一代(佛教的流行说明年轻人对于“现充”关系的疏离),社交网络给了他们有机会突破亲戚、同学等“熟人关系”,找到消费群体和意见领袖。

拼多多虽然在《快乐大本营》、《中国新歌》、《非诚勿扰》等娱乐节目上花费了数亿美元的广告费,但《快乐大本营》的微博却是为拼多多打广告 从批评来看,这些广告并没有像预期的那样吸引年轻观众。

摆脱微信依赖,拼多多有所突破

这就是为什么拼多多想摘掉“社交电商”的帽子,尽可能将用户转移到自己的应用上。据官方披露,目前拼多多App的交易量已经占到总交易量的一半以上。

今天在拼多多App上,只需要与陌生人分享订单即可享受单价,而需要邀请好友砍价的产品也仅限于“助力享受免费订单”、“砍价免费获取”和“免费组帮助”。

根据震旦大数据,2017年7月至12月,拼多多平均7天留存率达到76.9%;月平均重载率为19.9%(低于淘宝的46.7%)。这意味着拼多多App在通过社交传播将用户吸引到自己的平台后,正在逐渐摆脱对微信的依赖。

除了在微信群和朋友圈诱导分享的边际效用逐渐降低(这可能是拼多多开始进入微信钱包入口的原因)和污染微信社交环境之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突破“熟人交流”的天花板在用户群体和客户单价上有所提升(招股书显示拼多多2017年客户单价为32.8元,1月起客户单价至2018年4月为38.9元)。

就像春节期间淘宝大力推广的“家庭号”一样,很难做到“向下突破”(因为你的父母和你的购物需求、购物环境、购物决策、购买习惯完全不同),开始与熟人。拼多多“分手”也不容易。

毕竟,越是进入“原子社会”,越是离开“熟人社会”,“群砍价”的吸引力和分裂性就会越低。

在非拼多多典型用户的都市青年中流行的“社交裂变”大多是可以宣传自学精神、塑造社会形象、健身课程等的内容产品,而不是电子商务优惠券。

更重要的是,“原子社会”的消费者对熟人意见的依赖程度较低。他们忠于几个新兴品牌,停留在购物和分享社区观察名单,或者积极搜索高性价比的产品以寻找可以帮助他们决策的KOL.......非熟人的整体购物素养社会确实不一样。

所以,拼多多要想闯入“原子社会”,首先要转变思路,仅仅靠洗脑广告的轰炸是不够的。

拼多多机会在于,对于“价格敏感、品牌不敏感”的日用品等商品,即使放弃“社交裂变”路线,拼多多对于有房贷的都市青年来说,租金高,价格高,还是挺有吸引力的,只要质量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

在城市,品质生活的“消费升级”与衣食住行的“消费降级”并存。对于社会意义上能够显着提升生活品质的消费,他们追求品质和品牌,追求注重设计的网红店铺。对于独居的必需品,他们追求方便和便宜。这就是高端网红餐厅和外卖(偶尔去网红店打卡拍照,一个人吃外卖)、海淘代购和名创优品(化妆品去海淘,美妆小工具去)同步走红to MINISO)) 一起飞翔的深层次原因。

网易严选之所以高开低走引起争议,也是因为它模糊了两者的界限。从一开始,质量控制下降,两侧不粘,说明走平衡木并不容易。

离“质优价廉”还有多远?

除了拼多多的自制“电商版Facebook”,其在美国市场的另一个队标目标是美国最大的连锁会员仓储店Costco。如果拼多多经营中国生活用纸、洗衣粉、零食和炒货等生活用品,它可能会成为中国版的Costco。

展望未来,黄峥也把未来拼多多想象成“一个‘Costco’和‘Disney’(‘Costco’和‘Disney’(即高性价比产品和娱乐的结合体))。 "

乍一看,现在的拼多多和Costco有很多相似之处:

商品以日用品为主,SKU窄、量大,单品销量巨大,通过团购可获得最低批发价;

为家庭消费需求的方方面面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

Costco还允许并鼓励人带人,靠口碑扩大用户规模,这与拼多多的“熟人获取”颇为相似。

不过,虽然看起来是低成本的获客模式,但Costco是靠美国中产家庭的周末采购,大包和自有品牌的批量销售来实现的,拼多多' s“团购”靠的是社会裂变的积累和超低价引发的高频回购。

更重要的是,Costco商业模式的基石——会员制模式是拼多多难以复制的,因为会员制的核心是筛选机制,把低价值用户赶走,提高单价,更准确地瞄准中产阶级。家庭。拼多多的惊人低价正好相反,所有对价格敏感、单价低的用户都被筛选掉了。

Costco的成功也源于其“质优价廉”的理念。但是,在中国目前的商业环境下,几乎不可能同时做到“高品质”和“低价位”。拼多多在处理假货问题时已经捉襟见肘,招致商家围攻,更何况亲自筛选“优质低价”供应商。

当然,拼多多目前正在创建爆款模型,将数据导出到上游和反向定制。通过减少中间环节,用C2M来增强对厂商的把控能力,从而保证“质优价廉”或者至少不“劣质低价”——这与Costco的自有品牌模式相差多少,它有待时间验证;这也直接决定了拼多多在“社交分组”遇到天花板突破后能否实现提升。(本文首发于钛媒体,作者/张元,编辑/甜)

探索钛媒体,72 询问新生活;碎片化的时间,系统的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