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假靳东’登热搜,靳东工作室发声维权

[复制链接]
查看15 | 回复0 | 前天 18: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近期,一则令人费解的新闻引发了公众的广泛关注。一位六十岁的女性在观看短视频时,对演员靳东产生了狂热的崇拜,她坚信两人已在短视频中互诉衷肠,对方承诺将资助她60万元购买房产,尽管家人努力劝阻,但效果不佳。这背后究竟有何隐情?

六旬女士的疯狂迷恋

黄月现年61岁,籍贯江西。自涉足短视频平台,她对靳东萌生了一种难以名状的倾心。她认为靳东在视频中的种种举止,是对她个人的深情倾诉。她仅凭这些视频便坚信靳东对她的情感,这是她生平首次体会到的所谓爱情。她深陷于这种虚拟的情感之中,对家人的劝阻置若罔闻,这种迷恋已严重干扰了她的日常生活和家庭关系。在她看来,那些带有地方特色的言语,那些看似温馨的邀请,都是真挚爱情的象征。

黄月对短视频中的“靳东”形象充满了希望与向往,将其视为现实生活中的唯一慰藉。她将自身情感全部倾注于这一虚构角色,即便家人竭力劝导她认清现实,她仍旧无法从这种沉迷中抽身。

“假靳东”账号的套路

南都记者调查发现,10月13日,多个短视频平台上涌现了大量冒充靳东的账号。这些账号的头像均使用靳东的照片,昵称包括“靳·东”、“小东”、“东哥哥”、“贺函”等。它们通过剪辑靳东的照片和影视片段,并为其添加配音来制作视频。例如,“靳·东”账号发布了一段视频,其中靳东的照片大头照中的人物说:“姐姐您好,能否支持一下弟弟?”而“JJ东东”账号则展示了“快来与弟弟合拍”的标语,并在评论区与粉丝互动。

粉丝数量在数百至数万之间不等,其中约有一万较为常见。这些账号借助中年女性对靳东的喜爱,通过发布看似温馨的言论,诱导粉丝进行点赞、关注及互动。这种手法看似简单,却让众多判断力不足者陷入其中。

短视频中的互动假象



短视频平台上,“假靳东”与粉丝的互动营造出一种亲近的假象。黄月感受到对方频繁回复她的留言,并使用她的网名,这让她误以为这是一种特殊的联系。此外,许多粉丝参与到了与“靳东”的合拍视频中,其中以中年女性居多。在这些合拍视频中,一半画面是粉丝自己的头像,另一半则是“靳东”的头像,他在视频中或唱歌或说些温馨的话语。

这种互动错觉导致众多女性误以为与靳东存在独特纽带。然而,这实际上仅是某些冒充靳东的账号用以误导粉丝、追求关注度的策略。

涉及的经济行为

黄月指出,她所知的“靳东”参与了直播带货活动,且她为此支付了费用。这一现象暗示,这些冒充“靳东”的账号可能涉嫌经济欺诈。尽管短视频平台于10月13日已删除众多相关账号,使得无法再追踪到进行直播带货的冒牌“靳东”,但粉丝们的损失可能已经产生。此类以名人名义进行直播带货的行为,不仅严重侵犯了消费者权益,也损害了名人的公众形象。

其他名人也被冒充



靳东并非唯一,南都记者在多个短视频平台上亦发现冒充马云等知名人士的账号存在。例如,“马云@”账号发布的视频内容与所谓的“假靳东”账号极为相似,同样采用图片和视频配音拼接的方式,并使用类似“关注我,五分钟后私信惊喜”的诱导性语言。此现象表明,短视频平台上冒充名人的行为可能相当普遍,其中存在大量亟待规范管理的问题。

短视频账号买卖现象

观点认为,若交易双方均为短视频自媒体从业者,其账号交易通常不构成违法。然而,若此类交易与制造“假靳东”等骗局相牵连,则可能引发其他法律纠纷。短视频平台面临监管挑战,需关注账号源头管理,以遏制通过账号买卖实施欺诈等不良活动,这一问题亟需解决。

广大读者,您如何看待短视频平台如何有效遏制此类冒充名人欺骗粉丝的现象?欢迎您在评论区发表看法,给予点赞,并分享本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