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小学生暑假遭遇抖音、小红书骗局,被骗5000元,警方提醒防范

[复制链接]
查看29 | 回复0 | 昨天 10: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暑假本应充满欢乐,但福州一名小学生不幸遭遇诈骗,损失了5000元,这一事件对众多家长和孩子们敲响了安全防范的警钟。

被骗事件发生

近期,位于福州连江县凤城镇,一名9岁的小学生小何在暑假期间,如常地在小红书上浏览视频。他突然接到了一条私信,对方声称存在一项无需付费的增粉活动,并要求他扫描一个二维码。鉴于小何对社交平台上的粉丝数颇为关注,且渴望获得更多关注,他未加思索地按照指示进行了扫码。然而,这一扫码行为使他不幸陷入了骗子的圈套。

扫描后,屏幕上显示账号可能违规,面临封号、被拘留及罚款等后果,小何顿时感到惊慌。面对这些警告信息,这位年幼的孩子感到极度的恐惧,不知所措,并未意识到这实际上是一场骗子精心策划的欺诈。

陷入骗子圈套

小何急忙向对方咨询应对之策,对方假意表示愿意协助,声称能帮助他摆脱困境。对方要求小何下载一款视频会议软件进行语音沟通。小何此时已陷入混乱,完全遵从对方指示,在微信上搜索“云缴费”小程序以支付电费,并遵照指示向指定电话充值。孩子天真地认为,依照骗子的指示行事,便能化解危机。

小何在整个过程中,专注于消除所谓的违规风险,毫无疑虑。骗子不断施压,迫使小何完成一系列操作。完成所有支付后,小何满怀希望地期待问题得以解决,却惊讶地发现无法再与对方取得联系,这才意识到自己上当受骗,总共损失了5000元。

“免费涨粉”诱饵



骗子以“免费增粉”为诱,洞察了青少年对提升社交媒体关注度的强烈愿望。在当前社会,社交平台对中小学生极具吸引力,他们渴望自己的内容得到广泛浏览,积累粉丝成为他们的目标。骗子正是利用这一心理,以免费增粉为诱饵,诱导青少年参与其中。

网络上的此类诱惑轻易吸引青少年目光,众多孩童难以抵挡其诱惑,一旦点击,便可能陷入精心设计的陷阱。这一现象警示我们,需教导孩子对网络粉丝数量持理性态度,切勿轻信那些不切实际的承诺。

“制造危机”恐吓

儿童扫码后,骗子利用“账号被封禁、被拘留及罚款”等字眼引发恐慌。此类警告对心智未成熟的孩子具有强烈震慑效果。孩子可能误以为自身确实犯了严重错误,担心将遭受严重后果,心理防线随即崩溃。

骗子通过操纵孩子的恐惧感,使其在慌乱中丧失理智,从而更容易接受指令。这种制造恐慌的策略虽属卑鄙,却极具成效,使儿童更容易陷入更深的骗局之中。

“解决方案”骗钱



在儿童感到恐慌时,骗子会提出所谓的“解决办法”,诱导他们通过多种支付途径和名义进行资金转移,例如支付电费或话费等。由于恐惧,儿童往往没有时间对支付行为的合理性进行思考。此外,采用普遍的支付方式进一步提升了欺骗性,使儿童误以为这是常规的缴费过程。

家长需教育子女妥善保管个人财务信息,遇金钱相关事宜,应迅速与家长取得联系,以防类似受骗事件再度发生。

警方给出提醒

警方指出,“免费增粉”的欺诈行为具有显著特点。该骗局通常包括设下诱饵、营造紧张氛围以及提供所谓解决方案等步骤,彼此紧密相连。家长需教育孩子增强防范意识,切勿随意扫描来历不明的二维码,亦不要轻易在网络上泄露个人资料和支付密码。

在孩子使用社交平台期间,家长应密切留意其活动,实施必要的监管与辅导。教导孩子面对网络信息时需保持清醒头脑,避免轻信,一旦发现可疑情况应立即通知家长。通过这种方式,方能更有效地防止孩子遭受网络诈骗的危害。

家长在监督孩子使用社交软件方面应采取何种措施?期待您的评论、留言、点赞及文章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