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红书涉足贷款广告业务:从教你买买买到贷贷贷的转型之路

[复制链接]
查看109 | 回复0 | 2025-3-8 00: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小红书贷款广告现身

近期,柒财经在小红书平台上观察到,贷款中介机构已在该平台发布广告。其中,一则标注为“赞助”的笔记,标题宣称高额收入,其发布者账号已被中介公司蓝V认证。这一现象表明,小红书正逐步从“购物”转向“贷款”的流量变现路径,只要符合条件,消费金融和小额贷款公司即可在该平台开展业务。

体验贷款申请流程

柒财经实际操作发现,点击标注“广告”或“赞助”的水印笔记,用户可迅速跳转至助贷企业的微信小程序或H5页面。在此页面,用户可填写个人信息、估算贷款额度并提交申请。流程看似简单,实则暗藏多风险。

平台监管力度不足

小红书在推进贷款业务以获取收益之际,监管措施似乎采取了暂停策略。尽管针对互联网金融和贷款业务存在特定禁令,比如信用卡的停息挂账等,但投诉软件上充斥着许多关于“花钱却无成效”的抱怨。这些投诉揭示了平台在验证法人或个人身份信息以及内容审查方面存在疏漏。

用户受骗案例频发

胡佳,一名刚从学校毕业的女性,在小红书平台购物时不幸遭遇了诈骗。她不仅被诱导开通了多个信贷产品,导致负债高达38000元,而且其储蓄卡中的17000元余额也被盗刷。进入2月底,仍有用户在搜索贷款相关关键词时,遭遇了假冒“外资银行”的虚假营销广告。

其他平台类似乱象



小红书之外,B站近年在金融领域积极扩张,却同样面临诸多问题。部分UP主以预付利息为诱饵,实施诈骗,骗取他人财物。去年,厦门的刘先生在快手平台上看到贷款广告,下载APP尝试提现时,却需先缴纳9000元作为“保证金”,结局显而易见。

流量变现背后隐忧

小红书等平台从销售商品转向提供贷款服务,这一转变揭示了流量向收益转换的本质。然而,这一过程中,对用户权益的维护和监管的跟进并未得到充分关注。若对此类问题持续忽视,未来可能会引发更多用户遭受损害。

线上平台贷款广告问题频现,对此,监管部门应采取何种措施进行高效治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