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T们真的是高科技企业吗?他们的产品是APP就是高科技

[复制链接]
查看910 | 回复0 | 2022-12-16 03:58: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老高注:有些人会比较纠结他们为什么不是高科技企业?因为他们的产品是 APP 就是高科技企业了吗?那很多传统行业的公司也有 APP 了,他们为什么不是高科技企业?而且这几大公司实际上收的是广告费,游戏收入,为什么不是广告公司,游戏公司呢?即使不讨论这个定义,我们也更愿意看到他们在现在这个规模,可以给行业给社会给国家做一个好公司有社会责任的公司的样板,尊重知识产权,尊重人才价值,愿意投入做一些有长期价值的事情,而不是以收入衡量一切。更不是给行业给社会给国家搞一个不好的样板。一个行业的上限一定是大公司来做好的标杆,但现在看,上限下限快成一条线了,甚至因为有钱而任性,你说是谁的责任?长此以往,不提过往的 YAHOO,现在的波音可能就是他们的未来,找到铁拳打击也是大概率事件,不值得同情。不理解这个的可以看“”另外,定义可以讨论,但是请就事论事,可以摆事实讲道理,但张口傻逼闭口美国爹,都是成年人,还这么冲动,别怪我会拉黑你。)

一. 问题:BAT们真的是高科技企业吗?

长久以来,以百度腾讯阿里(合称BAT)为代表的中国互联网公司都以高科技公司自居。它们在全国要地要政策,赚着最高的利润缴着最低的税费。他们的管理人员出门必穿乔布斯套头衫,一开口就要“降维打击”其他行业。这些人如果出了丑闻,则通过公关部操纵自媒体洗白洗净。年轻人对他们趋之若鹜,造出各种BAT(分别取百度阿里腾讯首字母),TMD(分别取头条美团和滴滴首字母),鹅厂狼厂狗厂(分别指腾讯百度京东)各种黑话,营造一种大厂崇拜亚文化。

本文很长,就想问一个问题:BAT真的是高科技企业吗?如果是,他们的高科技在哪里?

二. BAT们规模确实是很大,赚钱很多

估计有朋友会笑我,中国互联网公司占了全球互联网公司前20名的6名,仅次于美国,高于欧洲日本韩国加起来,他们怎么能不是高科技企业呢?

这些朋友的数据是对的,但是结论错了。规模大不代表就是高科技。如果按照营收规模,那么中石油和中石化会是中国最高科技的公司,而沃尔玛会是世界第一高科技公司,显然这有违常理。

三. BAT们对IT基础技术几乎毫无贡献

要评判一家公司是否高科技,主要还是看产业贡献。我们不妨从IT产业的几个基础开始:计算机语言,操作系统和数据库。

3.1 BAT们对计算机语言的贡献,和在校生一样打零分

计算机语言是IT行业的地基。目前全世界最流行的计算机语言大概有27种,毋庸讳言,大部分是美国公司主导的。

但是在美国之外,我们也看到日本乐天公司员工松本幸弘发明的Ruby,新西兰统计学家发明的R语言,加拿大程序员发明的PHP,捷克JetBrain公司发明的Kotlin,瑞士大学发明的Scala,德国SAP公司的ABAP,巴西的PUC的Lua。

那么中国互联网公司发明或者主导的语言有多少呢?答案是零。

如果我们放宽标准,考察世界上1000种有名有姓的计算机编程语言,就可以看到名单里有许式伟的go+,吴涛的易语言。这些国产编程语言虽然很稚嫩,但是他们也是有价值的探索。

那么,这批语言里,中国互联网大公司主导或者赞助的有几个呢?答案又很简单:零,鸭蛋,不存在,没有一个,一个都没有。

进一步,中国互联网大厂不仅没有兴趣发明新语言,也没有兴趣参与现有语言的标准制定。你在各个语言的标准委员会极少看到中国互联网公司的代表。

试举一例,腾讯五万开发人员大量的使用C++,C++语言支撑了腾讯绝大多数核心系统的运行,那么C++标准工作组有几个腾讯的代表呢?答案又不出奇:零个。

作为对比,芬兰Qt公司都在这个委员会有代表,而Qt公司员工数只有445人,还不如腾讯的专家工程师数量多。

如果读者您是一个写过C++的大学在校生,恭喜您,您在C++标准制定上的话语权已经达到了腾讯专家工程师们的水平:零话语权。

3.2 BAT们在操作系统上的战略:搭免费的便车

如上所述,BAT们规模巨大。腾讯在清远一个数据中心据说就要有超过100万台服务器,百度说要在2030年达到500万台服务器,阿里有200万台服务器。这些天文数字让人眼花缭乱,精确数字也很难求证。

不过没有疑问的是,这些服务器安装的都是开源操作系统Linux。如果某一天他们不能用Linux操作系统的话,这几百万的服务器就是一堆废铜烂铁。

那么,Linux内核的主要贡献公司里,有多少是中国互联网公司呢?大家可以看下这个列表。

除了大家都预计的美国公司,贡献者还有英国的ARM,日本的瑞萨电子,台湾地区的联发科,德国的SUSE,以及值得尊敬的中国华为。

中国互联网巨头们呢?又一次集体缺席,榜上无名,即使他们是Linux最大的用户。



实际上,BAT们不仅对Linux不作贡献,还不为常用软件开发Linux版本,从而阻碍Linux桌面软件的普及。

比如大家日常使用的微信和支付宝都不提供Linux版本。Web浏览器本来是可以跨操作系统的,然而腾讯关闭了微信的web服务,彻底断绝了Linux桌面用户使用微信的可能性。

我有个朋友中专毕业在我老家县城网吧做网管,有时候他会依照老板的指示,这里那里改些参数,优化下几十台电脑的性能。论对计算机操作系统的态度,他和BAT是一样的:只管消费,从来不生产。

甚至他的态度要更严肃一点,毕竟他们买了操作系统的授权间接赞助了开发工作,而BAT们是免费的使用Linux。

3.3 BAT们在数据库上的产品:挖坑埋用户

在数据库领域,BAT们不再是零分了。这些公司的云平台上,都有让人眼花缭乱的数据库服务。同一家公司都有好几个维护这些数据库服务的小团队,嘴巴上说是兄弟团队,实际上打得眼睛出血。

但是穿透这些眼花缭乱的菜单,可以看出,大多数BAT团队其实就是把开源软件魔改一下,路由一下,就当成自研软件来卖。

这些缺乏真正竞争力的软件往往有两个结局:

3.3.1 用户不想用

比如腾讯隆重推出的TDSQL,号称查询性能提升百倍,支持分布式事务,然而用户根本不买账,在google搜索上,TDSQL的搜索量不到TiDB搜索量的二十分之一。而TiDB的所在公司平凯星辰只有几百人,不到腾讯的百分之一。

3.3.2 厂家不想养

因为产品没有没有用户社区,这些大公司也自然没有耐心去长期维护一个数据库产品。我们可以看到阿里巴巴开源的AliSQL已经五年没有更新了。

而腾讯的TBase则是在2019年底提交了初次代码之后,就基本没代码更新了。

和开心农场或者在线商城不一样,数据库生命周期非常长,经常可以达到十多年,在某些银行甚至有三十年的老数据库系统在跑。

试想一下,如果某个银行信赖BAT采用了上述两款数据库,结果发现三五年之后这个系统就停止维护了,甲方决策者该是什么感觉?BAT们对待基础软件的态度是不是过于轻浮了?

四. BAT的管理能力不如生产队队长

目前市场上有很多管理咨询公司,请BAT们的离职高管出来演讲,言必称十万员工,一亿用户,百亿流量,万亿交易额。实事求是的讲,这些数字确实很大,也都是真的,但是这其中有很多技术含量吗?恐怕未必。

笔者是农村出来的,对劳动生产率有些心得。如果一个劳动力能种3亩地,这是七十年代湖南乡村的普通水准。如果一个劳动力能种30亩,这是东北农场的水平。如果一个劳动力能种2100亩地,这是美国农场主的平均水平。

那么,如果一个公司能种2100亩地,但是它需要700个劳动力,又是什么水平呢?我说,这是七十年代生产队队长的水平。不客气的说,BAT的高级管理者们就是这类生产队队长。

4.1 生产队长一板斧:记工分

BAT们无一例外,都用KPI来考核员工。不熟悉英语的读者可能不太懂KPI(英文全称是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关键绩效指标)是什么,您理解为记工分就好了。比如做即时通信软件的,用户数就是KPI,做开源软件的,github点星就是KPI,运营游戏的,用户充值金额就是KPI。

BAT管理干部们的主要职责,就是年终数本本上的KPI/工分。工分高的分奖金/粮食多,工分低的分奖金/粮食少。就这么简单粗暴。

4.2生产队长二板斧:按指标开除

生产队长虽然没有管理技术,但是还有基本底线,不会开除工分低的队员。

而BAT就不一样了,没有任何社会责任感的他们公开的宣扬社会达尔文主义,要淘汰工人。

有的公司甚至规定硬性的淘汰指标,一方面公司效益年年增长,高管股票年年变现,财富五百强排名年年上升,另一方面,这类公司持续的每年淘汰5%到10%的工人。试问,即使以对员工恶劣闻名的台企,可有这种恶劣制度?

4.3 管理三板斧:996福报加班

我国《劳动法》明确规定 “用人单位由于生产经营需要,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一般每日不得超过一小时;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工作时间的,在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条件下延长工作时间每日不得超过三小时,但是每月不得超过三十六小时。”

然而BAT们公开的宣扬996文化,所谓996,就是早上9点工作到晚上9点,一周工作6个小时,每周工作72小时,几乎是法定工作时间的两倍。

这种加班文化,不仅残害了青年身体,降低了生育率和生活质量,也残害了劳动环境,紧张了社会关系。

作者不止一次听到中小公司的经营者抱怨:“为什么腾讯/百度/阿里/头条/拼多多大楼的灯光亮到十二点,而我的员工六点就下班了?” 当他们延长加班时间的时候,往往打着“学习互联网先进管理经验”的牌子,实在讽刺。

4.5 BAT们输出了糟粕管理文化

如果读者您过去几年接触过互联网公司,会发现很多奇怪的低俗文化,比如请日本色情片演员参加公司年会。其中一个演员苍井空被他们打造为明星人物,外号苍老师,在微博开账号和超话。公司创始人们甚至在舞台上和苍老师搂搂抱抱,其言行举止有如十五岁未成熟的叛逆少年。

然而这些高科技精英们并不是十五岁的叛逆少年。当日本色情片明星无法满足他们奇怪欲望的时候,他们毫不掩饰的在公司内引入了**程序员鼓励师**这种挑战社会底线的岗位:

4.4 硅谷公司们在做什么

与此同时,BAT们的美国同行们在严肃认真的探索新的管理技术。谷歌发明的OKR,已经成为人力资源管理的最新成果。学术界和工业界研究OKR的书籍汗牛充栋。奈飞推行的扁平组织和员工自治文化,虽然没有OKR那么被广泛验证,但也是商学院的热门话题。

乌克兰小公司Gitlab的远程工作宣言在过去的两年中得到了广泛的实践,很可能彻底改变现代企业的组织方式。另外一个公司Hashicorp除了给法务团队提供办公室外,所有员工包括高管都远程工作。

这种创新的,严肃的,有助于社会进步的管理艺术探索,请问BAT们有过哪怕一点尝试?

五. BAT们的技术输出是一场接一场的灾难

上文说了,BAT们在基础软件上毫无建树,他们24年的贡献加起来,加起来还不如七百人的北京平凯星辰一家公司大。在管理上也极度落后,所谓财富五百强大厂的高级管理人员,跟法盲乡镇企业家也没什么区别,还沾上了色情狂的坏习惯。

那么就有朋友问了“虽然基础软件和管理技术不行,但是微信和支付宝确实是很成功的应用,这一块BAT应该能向产业界输出良好的技术吧。”

我要说“虽然这个期望一点都不高,但是不幸的是,同样落空了”

5.1 BAT们没有引导过一个技术进步。

过去二十年,涌现了无数新的技术理念。比如本世纪推出的Broswer/Server架构,决定了现在企业信息系统的基本结构,至今没变。Web 2.0依靠JS等技术,奠定了今天互联网互动应用的基础。移动互联网则更显著的影响了几乎每个人的生活习惯。

更专门小众的技术理念则有分布式系统,测试驱动开发,微服务,DevOps,云原生,这些理念极大的改变了行业格局。那么,其中哪些是市值几万亿的BAT们提出来的呢?您想必已经知道答案了,一个也没有,一年几千亿收入的BAT们在这方面持续吃鸭蛋。

5.2 BAT提出的技术理念有如闹剧

当然,说BAT们没有尝试过发明技术理念也是不符合事实的。下面试举两例:

5.2.2 百度的框计算闹剧

2010年,当云计算还在很初期的时候,李彦宏说云计算没有内容,是新瓶装旧酒。为了对抗,他提出了框计算的概念。

时隔十二年的2022年,4万百度员工也解释不清楚框计算是个什么东西。但是当时他们可热情了,下面引述当时百度的新闻稿《框计算-布局未来搜索》,读者可以感受他们的热闹:

<p><pre>    </pre></p>
<p><pre>    <code>百度创始人、CEO李彦宏心中也有一个数字理想——他把它称为“框计算”。<br  />最近几年,乃至百度的下一个10年,将“框计算”落地,变革人类的生存方式,将是这家公司最重要的使命。<br  />通过“框计算”,百度从过去的搜索工具,逐渐向互联网操作系统演进,再一次彻底颠覆了中文人群的信息获取方式,甚至生存方式本身。</code></pre></p>
为了“变革人类的生存方式”,百度上上下下的员工即使不知道框计算是个什么东西,也马上行动起来

去年框计算理念推出以来,百度内部成立了“框计算技术委员会”,每天都会基于“框计算”推出多项新技术上线。

这个框计算表演持续了几年,终于以2015年百度推出百度智能云而正式剧终。

5.2.2 阿里巴巴倡导一个自己抛弃的技术理念。

相对虚无缥缈的框计算,阿里巴巴提出的中台有更多的内容。京东上讲中台的书就有几十本。阿里云也还有数据中台这个服务在售卖,其市场营销团队还在为中台正名。

但是,根据媒体的报道,阿里巴巴内部在2015年建设中台,在2020年就已经拆中台了,用CEO的原话是“要把中台变薄,变得敏捷和快速”。

更要命的是,中台在市场上忽悠了一些用户,却几乎没有成功案例。恰恰相反,我们看到有中台咨询公司因为搞砸了项目,被客户愤怒公开投诉。关于此类案例,建议您阅读36Kr的。

5.2.3 腾讯云的云原生3.0笑话

如果说阿里的中台是一个失败的尝试,百度的框计算是一次失败的营销,那么腾讯云的云原生3.0理念则可以避免失败的帽子:因为他们根本就没有投入资源,他们只做了一页PPT。

我把这一页PPT里的热门概念都列出来,读者您如果从事软件开发行业,就可以看出,所谓云原生3.0就是蹭油水:造一个没有内涵的虚假概念,其外延覆盖任意一个热门新概念,以便在任何场合都可以去混场子。

5.3 BAT真正的技术输出是通过当外包完成的

有朋友问了:“你口气这么大,说BAT们没有技术可供输出,那么我听说BAT确实有输出过技术,你怎么解释?”

我的答案很直接:“因为BAT们人多,他们派人去当输出对象的软件开发外包。”

您想必在疑问:“BAT的人工那么贵,用了大量的外包,怎么会自己当外包?”

实际上,我这句话不是故意标新立异,当外包是BAT们自己在广泛宣扬的。

比如阿里巴巴的这篇,就把阿里巴巴集团对Lazada(阿里收购的东南亚电商公司)的技术输出路径讲得很清楚了。引文如下:

<p><pre>    </pre></p>
<p><pre>    <code>项目横跨国庆、新年和春节,100 多名工作人员,连续六个多月的 996 加班;其中有近 20 人需要连续三个多月在东南亚六国出差负责割接。<br  />每个阶段都很多同学连续奋战到 12 点甚至一两点才下班,三次割接,加上演练有七八次通宵,很多同学就干脆睡在公司。<br  />在新加坡割接过程中,一个 Lazada 同学来问我:你们阿里同学在杭州,是不是有两班倒呀?不然怎么我晚上下班前提的 BUG,第二天早上来,就神奇的修好了。正是由于这样的不怕苦,不怕累<br  /></code></pre></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