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公摊面积成热议话题:河北张家口与湖南衡阳率先推进,套内面积计价引发广泛关注

[复制链接]
查看144 | 回复0 | 2024-12-23 03: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近期,我国多个地区陆续推出了新的住宅估值政策,例如张家口提出的“公摊面积取消”的构想,还有衡阳对估值方法的改进。这些变化在网络上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公众普遍关注的是套内面积与总面积的估值标准差异。

套内面积计价概述

近期,公众对套内面积计价问题的关注持续升温。自2002年始,重庆已通过相关条例规定,在商品房销售过程中需同步公开套内建筑面积及价格等关键信息。这表明套内面积计价并非新现象。此计价方法便于购房者在交易纠纷中依据套内面积和价格寻求解决途径。此外,自2003年起,北京的规定也明确规定预售商品住宅应采用套内建筑面积计价。这些举措显示出套内面积计价正逐步普及。

在实际操作中,套内面积的计算主要聚焦于购房者实际可使用的住宅空间。此方法向购房者提供了明确的套内面积信息,有助于他们便捷地对比不同房地产项目。

建筑面积计价现状

在众多区域,建筑面积仍是普遍采用的定价标准。以北京市为例,尽管官方已明确规定应依据套内面积来定价,但在实际操作中,开发商及经纪公司普遍倾向于采用建筑面积进行定价。这种现象与行业惯例及诸多相关因素密切相关。



在确定房产价格时,综合考虑了室内使用面积及公共部分分摊面积。购房者在购买房产时,需支付的总金额由这两部分面积决定。这种定价模式导致购房者难以准确了解自己为室内使用面积所支付的具体费用。

两者的区别

在计算方法上,两者差异显著,主要体现在是否将公共区域纳入面积计算。建筑面积的计算涵盖了楼梯、电梯井等公共区域的价值,而套内面积的计算则不包含这些部分。在价格透明度方面,套内面积计价更具优势。购房者可直观了解每平方米的实际成本,而建筑面积计价因公共面积的影响,难以直接得知每平方米的实际成本。

数据显示,若住宅室内面积达80平,公共部分面积占20平,以总建面为基准,买家需承担等同于100平的费用。而若以套内面积计费,费用仅根据80平计算,两者间的差异显著。

不同计价方式下的成本承担者

在设定基于建筑面积的房价时,开发商会将分摊面积的成本因素纳入考量。尽管套内面积定价模式中,分摊面积的成本看似未直接反映在每平方米的价格中,专家李宇嘉指出,分摊部分的建筑费用依旧存在。因此,开发商无法独自负担这些费用。在保持总价不变的前提下,这些成本将以某种形式被分配到房价之中。

在支付建筑面积费用时,购房者往往难以精确掌握公共区域费用所占的比例。相较之下,若采用套内面积来计价,则能精确计算出公摊费用,进而使购房者对公共区域投入有更清晰的认知。

对购房者的影响



购房者能通过套内面积计算明确了解自己所得房屋比例。若小区公共面积较大,此计价方法则凸显出较低得房率的问题,便于购房者挑选公摊面积较小的住宅项目。中指研究院市场研究总监陈文静提出,此方法有助于降低因信息不对等而产生的争议,并使购房者在购房时对价格有更深入的把握。

尽管存在某些限制,相关情况依旧持续。目前,物业费用的计算仍旧以建筑面积为基准,这一做法可能使购房者在估算物业费用时,基于套内面积的习惯感到困惑。

计价方式变更趋势

合肥等城市正在尝试基于套内面积制定价格的新方法,其他地区亦呈现类似动向。尽管这一计价方式对整体房价影响有限,它却有助于规范商品房的营销活动。预计未来将有多地推出相关法规。这种依据套内面积定价的模式,是顺应市场趋势并维护购房者权益的重要举措。

您如何看待您所在城市在计算房屋内部面积时的定价方法?我们热切期待您的观点、支持及广泛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