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位量交易暗藏个人信息泄露风险甚至存在诈骗陷阱(图)

[复制链接]
查看992 | 回复0 | 2022-6-11 00:10: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
记者从多位粉丝卖家处获悉

低至 5 美元

你可以获得5000个初级粉丝

花费10元

400个活跃的追随者

卖家向记者解释,粉丝是分级的,提供的初级刷子大多是“水军小号”,不互动。基本上一眼就能认出来。相比之下,真人粉的主动注册更真实,所以也更贵。以5元的价格为例,可以提供5000个“初级粉丝”、1000个“促销粉丝”和500个“精品粉丝”。10元可以购买400个拥有自己关注度的活跃粉丝;15元可购买100个指定省份活跃粉丝;15元可以买100颗星星。

有卖家还向记者介绍了一种机器人风扇,其实就是一系列可以重复的巧妙代码。这些机器人粉丝可以自动关注,点赞,还可以评论其他人,但其实不是很好。了解其他人的内容,但这样的粉丝更便宜。具体价格视购买数量而定。一般几百元就可以买到几万个这样的风扇。

粉丝量交易隐藏个人信息泄露风险

甚至还有诈骗陷阱

QQ群里一位卖粉丝的人向记者展示了一张马赛克的粉丝名单。虽然看不到细节,但还是可以让人知道他们掌握了所有活跃粉丝的信息。有粉丝账号、电话号码,甚至还有一些身份证号码。此人说:“账号是直接从别人那里买的,是正品。”

这些“保真”账号不禁让记者大吃一惊:大量个人信息就这样被曝光了,不知道这些信息会用在哪里。什么是个人信息的安全性?

一些不明真相的路人

也可能被“假粉丝”骗了

落入假冒伪劣产品的消费陷阱

北京消费者秦峰告诉记者:“我看到一个主播带货的热闹场面,粉丝量很大,就买了他的一副墨镜,但是发的货都是次品,而且现场的评论和粉丝的评论完全不一样,不一样,后来才知道有假粉丝说的,看来是被假粉丝给骗了。

买卖粉丝也存在诈骗陷阱。杨女士创办了一家经营日用品的公司。不久前,她想拓展销售渠道,于是想到了网红直播带货。杨女士找到了主播江。蒋表示,只要粉丝数量增加,带货收入就会非常可观,空间还是很大的。于是,杨女士花580万元通过蒋买了1100万粉丝。几个月后,杨女士发现她的粉丝并没有增长。她这才意识到自己被骗了,不得不报警。到江被捕前几天,他还提取了300多万元,存入了亲属的账户。目前,江某已被依法刑事拘留。

丹尼文化发展公司经理王倩告诉记者,在网上买卖粉丝的双方,或多或少都愿意拼搏受苦。这里最无辜的受害者是消费者。“虚假流量必然导致‘劣币驱逐良币’,让消费者别无选择。虚假粉丝数据所勾勒出的各种‘影响力’,从一个小角度来说,都是在试图吸引消费者,提升人气。 “我只是想左右资本市场的估值,但这些虚假的繁荣只不过是一件充满欺骗的‘皇帝新装’。”

对数据欺诈的巨额罚款

综合治理需要多方合作

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决“腾讯诉深圳市微视控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一案,认定被告人刷刷微信公众号等账号的读者粉丝数的行为是“帮助他人进行虚假宣传”,应该得到赔偿。腾讯2000万元。这一判决不仅创下了赔偿金额的记录,还宣告了交通诈骗的违法性。

浙江金华市场监管局曾查处一起组织交通刷卡平台大案。陈某下令刷流量命令软件为直播平台提供服务,虚增围观和评论数,最终被罚款50万元。

明星应援APP利用粉丝的需求为自己喜欢的明星带来流量,6个月就吸引了超过800万元。目前,星源APP制作人蔡某因涉嫌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已被北京警方刑事拘留。

...

使用假追随者本身就是一种冒犯。上海知识产权法院法官表示,流量诈骗也将触犯法律,伪造点击视频的行为是《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九条规定的“虚假宣传”的不正当竞争行为。

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互联网法学研究中心主任高延东表示,考虑到刷卡是产业发展的伴生之物,单靠法律难以根治,需要对刷卡进行综合治理。 .

一方面,平台应加强技术防范体系,运用技术手段防范虚假交易、虚假点击等行为。国家应建立第三方评估机制,对平台数据的真实性进行评估和审查,防止注水数据危害数字经济。

另一方面,政府应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如果涉及数据造假的“刷手”被列入失信黑名单,他们将难以在网络空间中活动;如果默认刷流量的平台被列入失信企业名单,将增加数据造假的违法成本,从而形成“一次性造假、长效受限”的机制,则有利于从源头遏制刷流量乱象。

中国互联网协会研究中心秘书长吴申阔认为,流量欺诈的治理应该是一个多主体、多元化、综合性的监管过程。明确各主体权责,鼓励各方积极承担相关责任。为尽快填补这方面的法律空白,执法部门还应创新监管方式,可以采取设立“黑名单”、揭发违法者等形式,为行业发展划上红线。并加重处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