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部门联合开展网络平台算法治理专项行动,重点整治热搜榜单等问题

[复制链接]
查看6 | 回复0 | 3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当前网络社交环境中,热搜排行榜对信息的广泛传播具有显著作用。但这一现象背后,却隐藏着众多问题和正在发生的变革,这些问题成为公众关注的中心议题。

平台热搜的发展历程

国内社交平台的热搜功能自推出以来虽不足十年,但其变革频繁。平台曾经历两次重大调整,这些调整体现了其在热搜管理领域的持续探索与进步。热搜功能从最初的单一算法排序,演变为如今融合多种算法的综合体系,这不仅记录了平台的成长轨迹,也凸显了管理热搜的复杂性。以微博为例,该平台多年来持续优化算法规则,从引入人工编辑审核到更新可信账号识别模型,这些举措均显示出平台完善热搜功能的坚定决心。

此次调整并非随机发生,互联网迅猛发展所引发的新挑战迫使平台不得不进行变革。在早期,热搜内容中可能存在不少问题,平台必须主动采取措施,否则热搜功能可能会严重偏离其正常运作轨迹。

热搜算法的首次升级



由于当时热搜话题引发的广泛争议,包括购买榜单、流量作假以及娱乐导向过重等问题明显,微博不得不进行了算法的重大调整。新算法要求,一个话题能否登上热搜,不仅要看搜索次数,还要考虑其传播热度、互动频率和话题关注度。这一调整被视为微博热搜算法的重大改进。当时,微博副总裁曹增辉在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指出,这一调整意味着热搜不再仅由算法决定,编辑的人工干预有助于有效打击虚假信息和谣言。

《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将热搜内容定位为关键展示部分,推动了热搜算法的第二次更新。新算法采用的计算方式为:(搜索热度、传播热度与讨论热度之和)乘以互动率。此计算方式凸显了互动率在热搜排名中的关键作用。由此可知,热搜的评选不再单一依赖搜索行为,这一变化有利于将那些热度高、大众乐于参与的话题置于显眼位置。同时,这也意味着在热搜页面上的互动相较于单次搜索,更能提升话题的得分,从而提高其被选入热搜的可能性。

热搜算法下“热门”定义的转变

自2018年算法更新以来,尽管热搜排行榜依旧,但其“热门”标准已发生根本性转变。互动性因素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尤其在近年平台中的比重持续增加。以“转赞评”等公开互动与私下“搜索”为例,两者内容可能存在显著差异。先进网络分析研究小组(GANA)对约7000万条微博数据进行情绪分析,结果显示愤怒是网络中关联度最高、传播最广的情绪,这进一步揭示了互动的复杂性。此变化使得基于算法的热搜构成与以往有所不同,更倾向于关注互动频繁的议题。



算法下意见领袖影响力的放大

当前的热搜机制侧重于互动数据,从而在某种程度上增强了意见领袖的声望。若将热搜视为一个话题的投票平台,以往是每人一票,而现在情况有所改变。在热搜词条中,除热搜主持人置顶的微博外,用户最先接触到的是互动量较高的内容,大约有10至20条,这些内容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用户对热搜内容的初步印象。以明星后援会粉丝为例,他们会投入大量精力提升互动量。对于信用度较低的普通账号而言,面临的问题同样值得深思。

算法筛选与账号信用问题

在热搜算法的筛选中,优先考虑“可信用户”。若评论欲在热评区脱颖而出,需具备高赞数、高评论数,以及约650分的“信用分”;而要上热门转发,则需达到约690分的“信用分”。信用分的评定依据包括账号活跃度、社交网络、举报扣分等多重因素。信用分较低的一般账号难以进入热搜广场,甚至可能遭受屏蔽。这或许会埋没有价值的话题。欢迎读者在阅读后发表评论,分享您的观点。如文章质量得到认可,请点赞并转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