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疫情下短视频营销的崛起与线上流量新战场

[复制链接]
查看124 | 回复0 | 2024-12-21 20:08: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目前,短视频行业迅猛发展,凭借其独特魅力,为品牌吸引了众多年轻消费者,并为他们贴上了新的标签。同时,短视频在连接90后和00后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形成了有效的沟通渠道。在这一过程中,虽然机遇众多,但面临的挑战同样不容小觑,因而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短视频助力品牌年轻化标签

品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犹如探寻独特标志的探险者。尤其在短视频领域,这一特征尤为突出。以新兴茶饮品牌为例,它们通过短视频的标签化特性,迅速获得年轻消费者的认可与传播,新的标签层出不穷。这一现象契合了现代年轻群体对个性化和新鲜事物的追求,使得品牌与90后、00后群体能够迅速建立联系。众多成功案例亦显示,短视频广告的这一优势正在逐渐显现。

品牌若欲吸引年轻消费者,短视频的易用性和标签化传播作用至关重要。此类平台能够对年轻群体实施精确的内容投放,例如某运动品牌针对年轻运动爱好者推出的系列短视频,有效提升了品牌在年轻群体中的形象和认知度。

网红筛选是重中之重

当前,短视频领域汇聚了大量知名意见领袖(KOL)。据现有数据,平台上有超过20万位拥有10万以上粉丝的KOL。例如,美妆品牌在寻求推广时,面对众多KOL,选择变得尤为困难。对于资源与精力有限的广告主而言,从众多网红中筛选出与自身品牌契合的KOL,宛如在茫茫大海中寻找一根针。

在考虑合作时,需关注品牌与意见领袖所吸引的受众是否相匹配,涉及多个考量维度。例如,某数码品牌与科技类意见领袖携手,其产品特性与KOL粉丝群体高度一致,实现了良好的宣传成效。然而,不少合作失利案例源于对意见领袖的考察不够精确。

短视频广告监测之难



在营销监测领域,短视频表现突出,独具特色。与其他营销手段相比,短视频展现出显著的“长尾效应”。一般而言,传统营销方式在短暂集中的曝光后即可评估效果,而短视频则不同。目前,众多品牌在投放短视频广告时,普遍缺乏一套完整且有效的效果监测体系。以一些小型品牌为例,在广告投放后,由于缺乏监测维度,导致效果不明确。

在涉及多平台发布和多方协作的复杂环境中,广告投放方往往处于不利地位。以某些品牌在多个平台上进行短视频推广为例,他们面临诸多挑战,包括难以全面掌控投放时间、渠道效果评估以及创意改进等环节。

短视频营销价值分析

当前短视频营销活动需对关键意见领袖(KOL)进行全面的价值评估。评估应包括KOL的私域流量、目标受众、年龄分布、活跃粉丝数量以及视频内容类型等多个维度。以美食领域的KOL为例,其私域流量可能覆盖不同年龄段的粉丝。这种综合分析有助于广告主全面判断KOL的营销价值。

监测结果显示,下游营销成效显著,大数据分析能力尤为突出。通过大数据分析营销成效,企业得以优化其营销模型。例如,某服装品牌运用大数据技术,有效调整了短视频营销方案,从而提升了用户好评度。

短视频硬广投放热潮

短视频用户的使用习惯为品牌广告投放创造了有利条件。鉴于用户的高忠诚度和频繁使用,各大品牌更倾向于在开机屏、信息流等位置投放硬性广告。据相关数据显示,主流品牌将70%至80%的短视频营销预算投入这些领域。例如,众多知名手机品牌便在短视频平台上投放了开机屏广告。



产品发布时,通常会在多个短视频平台上同步投放硬性广告。例如,当某互联网公司推出新产品时,这些平台上的硬广投放能够吸引大量流量。

短视频营销的调整方向

品牌若想实现短视频营销的既定目标,必须对用户群体进行深入分析。这包括对用户兴趣和偏好的调研,以便挑选出恰当的代言人。比如,对于文化类产品,选用知识型明星可以吸引更精准的观众群体。此外,整合“达人资源”有助于实施病毒式营销策略,进而构建起品牌的信任圈层。

各短视频平台各有特色,品牌在开展运营活动之前需深入调研。例如,某时尚品牌在拓展至新平台之前,会对该平台的规则、用户偏好及市场趋势进行详尽分析,随后其市场营销成果显著。

随着短视频行业的迅猛崛起,大家普遍认为,品牌在进行短视频营销时,首要应对的挑战是何在?欢迎点赞、转发及留言讨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