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期食品热潮席卷全网:年轻人减少浪费新选择,资本纷纷入局

[复制链接]
查看52 | 回复0 |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国临期食品市场历史悠久,自上世纪90年代便已成形,起初主要涉及进口食品的临期销售,用以满足特定消费群体的需求,这一现象在当时颇具特色。目前,临期食品领域的发展备受瞩目,其中涉及的争议和现状亟待深入研究。

临期食品定义存争议

北京地区,记者对“好特卖”、“嗨特购”、“东罗西搜”等食品折扣店进行了现场考察。这些店铺的商品价格普遍低于市场价,多在2至6折之间。这些商品距离过期日期至少还有2至3个月,有的甚至超过半年。根据商超对临期食品的定义,即保质期过三分之一即视为临期,这些商品是否属于临期食品存在争议。这一争议对商家和消费者均具有显著影响。

对临期食品的定义尚未形成国家层面的统一标准。这一现状使得消费者在选购时可能产生困惑,同时,商家的推广也缺少统一的标准参照。这种定义上的混乱对临期食品市场的良性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

临期食品货源的情况

田云,临期食品行业从业者,指出其供应链主要包括三类产品,其中之一为大型商超淘汰的商品。供应链的稳定性受正期食品销售状况影响。若正期食品销售畅旺,临期食品供应将减少。临期仓库亦能服务于小型经营者。然而,货源仓库的管理必须标准化,例如温度控制若不理想,食品到期后可能不再适合食用。



某些大型超市在商品临近保质期特定时期会将其撤架,并转移至临期食品存储库。然而,若仓库管理不当,对特定保存环境有要求的食品可能发生变质。小规模经营者依赖这些仓库的供应,若购入并销售已变质的商品,将引发一系列问题。

消费群体的转变

以往,在超市和便利店,临近保质期的食品通过降价销售,主要吸引了中老年消费者。然而,随着消费观念的转变,年轻一代开始对这类食品表现出兴趣。根据2020年的调研数据,临期食品的消费者群体以中青年为主,其中26至35岁的消费者占比高达47.8%。他们既追求价格优惠,又希望获得优质的美食体验。

年轻人消费能力有限,但对新奇事物持开放态度。在临期食品价格低廉且品质尚可的条件下,他们倾向于尝试。同时,许多年轻人持有反消费主义观念,购买性价比高的临期食品正反映了这一思潮。

头部商家与资本入局

目前,在临期食品领域,已涌现出“好特卖”、“繁荣集市”、“小象生活”、“甩甩卖”、“好食期”等知名商家。同时,资本也开始关注并投入这一市场,例如“好食期”在2018年便获得了阿里巴巴1.1亿元的C轮融资。过去三年里,临期食品企业的注册数量持续上升。

资本涌入使临期食品市场表面上看呈现出繁荣景象。商家们获得了更多的发展机会,企业注册数的增加反映了更多市场主体的加入。然而,这也可能引发竞争加剧和经营不规范等问题。

品质参差不齐的现象



电商平台上的临期食品店铺,其评价中充斥着大量关于食品质量的负面反馈。重庆市民石欢分享了自己购买临期进口零食的遭遇,由于无法理解产品说明,食品存放一段时间后便不敢再食用。这一现象凸显了临期食品质量问题的紧迫性。

临期食品来源多样,仓库管理水平不一,加之监管存在一定难度,这可能导致消费者收到的产品品质无法得到保障。这种情况不仅损害了消费者权益,还可能对行业形象造成不良影响。

消费者应有的谨慎

朱丹蓬,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对消费者指出,当前行业准入制度尚不健全。消费者需具备辨别真伪的能力,并优先选择官方销售渠道的产品。随着临期食品市场的扩张,保障消费者权益显得尤为关键。

临期食品市场整体吸引力显著,然而风险亦不容忽视。消费者在选购临期食品时,应如何维护自身权益?期待大家踊跃留言、点赞及转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