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怎么买热搜话题 携程2024年第三季度财报亮眼:营收159亿,净利润68亿,市值达447亿美元

[复制链接]
查看42 | 回复0 | 4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24年,携程作为表现卓越的中概股之一,其市值年末达到了447亿美元,超越了百度,紧随京东之后。然而,这一现象背后却存在着消费者普遍不满的“杀熟”问题。这种“杀熟”行为如同潜藏的定时炸弹,对那些信任携程的消费者造成了伤害。

韩雪炮轰事件

2017年,韩雪曾对携程提出批评。身为旅行者,其里程数超过99%,却遭遇酒店订单被转卖的情况。这一事件当时受到广泛关注,携程作为常用平台,用户等级较高却遇到此类问题,引发消费者对携程消费安全的担忧。此后,众多消费者也表达了类似的不佳体验,这对携程品牌信任造成了严重打击。此事反映出携程在经营管理中可能存在忽视用户权益保护的问题。

消费者对携程存在针对老客户的歧视现象表示不满,这一现象并非无根据。部分消费者指出,他们在携程上的订票次数越多,对平台的信任度越高,却遭遇了更严重的价格歧视。这种情况似乎源于携程在获取用户信任后,利用个人信息进行的不当盈利行为,这引起了消费者的强烈不满。

携程盈利背后的困境

携程的机票业务正遭遇盈利挑战。据中信证券公布,经过“提直降代”措施,在线旅游代理企业的航司佣金率大约在2%上下。此外,还需承担人力、网络和计算等成本,这使得运营交通票务业务存在亏损风险。2023年,交通票务业务成为公司最主要的收入来源,其比重达到41%。自2016年起,机票代理费政策保持不变,火车票仅能获得1%至2%的服务费,而租车业务的变现率为15%,但到2024年,平台内车辆规模不足30台的商家占比高达73%。这些数据表明,携程在业务收入方面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在面临收入增长压力的情况下,携程可能需另辟蹊径以实现盈利。数据与算法可能成为其关键手段。通过掌握用户大量资料及运用不透明算法,携程在向用户推荐产品时,倾向于选择利润较高的产品而非性价比最高的产品。然而,这种做法对消费者而言存在不公平性,并在无意中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

行业竞争下的携程

携程在在线旅游(OTA)领域遭遇了激烈竞争。美团的发展尤为迅速,据其管理层透露,2023年其到店业务实现了显著增长,2024年春节期间,到店酒旅业务更是达到了历史最高点。该业务的日均交易额同比增长了36%,与2019年相比增长了超过150%。这样的强劲增长势头对携程构成了不小的挑战。

携程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理应更加重视提升用户体验和树立良好口碑,以吸引更多消费者。然而,存在诸如“杀熟”等损害用户权益的现象,这些行为与公司形象形成鲜明对比,显得格外突出。若公司无法妥善处理与用户的关系并提升自身声誉,其在竞争中的优势可能会逐渐削弱。

消费者对抗平台的艰难

消费者在使用携程等大型平台时,往往处于较为弱势的位置。例如,过去有消费者发现去哪儿网对同一民宿的报价存在差异,携程可能也存在类似问题。当消费者试图维护自身权益时,他们往往需要付出大量时间和精力,但所获得的回报却微乎其微。个人在面对如此庞大的平台时,往往难以匹敌。若涉及诉讼等法律事宜,众多消费者因无法承担高额的法律费用,且可能缺乏足够的时间和精力。

携程可能因而显得更为大胆放肆,鉴于消费者不易与其对抗。尽管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存在,但在监管与实施层面,仍需进一步增强,方能使消费者权益得到充分保障。



携程的AI技术运用未涉杀熟问题

携程在会议中展示了人工智能在内容创作、市场推广和客户服务等领域中的应用。然而,在他们的报告中,并未涉及“杀熟”这一备受消费者关注且引起普遍反感的重大问题。

携程似乎在回避这一议题,主要突出以用户为核心构建生态系统的理念。然而,若未能解决根本的杀熟问题,这种理念将流于形式,难以真正恢复消费者对携程的信任。这加剧了消费者对携程诚信度的质疑,并为携程的未来发展增添了一层不确定因素。

携程杀熟背后疑问

携程在在线旅游代理(OTA)领域占据领先地位,按理说拥有充足的资源和实力抵制“杀熟”等不当营销手段。然而,为何携程仍旧维持这种“杀熟”业务?是面临巨大的盈利压力,别无他法,还是内部管理对这种非法利益的追求过于宽容?这些问题值得携程深思。

在携程平台上,您是否遭遇过类似“杀熟”的现象?欢迎您点赞、转发本篇文章,并在评论区分享您的个人观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