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是它能否在不太好的环境中解决自己的问题?
我们今年的年度新公司是成立有一段时间但在美国上市不到半年的电商巨头。这是有争议的,但不容忽视。
它由浙江人创立,紧跟新技术的普及,改变了物流体系和中国商人的销售方式,让3亿多用户养成了网上购物的习惯。
它随着速度和问题的增长而增长。
低价是它打开市场的方式,9.9元的T恤、14.9元的地毯、5.9元的收纳盒……这些首页的平价商品,放到线下门店,立马让你警醒。但一群刚上网一段时间的人也发现了买到便宜货的乐趣,商家们也发现了在这个新平台上卖货的新地方。
在宽松的门槛之下,假货也被投机者带入。
各种在线社区对这些假货和模仿者的讨论从未停止过。“化妆品在哪里买???我佩服你敢买”、“一分钱一分货~~永恒的真理~~”都是人们的口头禅。
迫于压力,成立了数千人的客服团队来处理买卖双方的纠纷。同时,准备金账户交由工商银行保管。如果用户在收到货后发现问题,商家将不会收到货款,可能会被罚款。
同时,户外路牌、地铁车厢甚至电影剪辑都被放置在其广告中。除了让品牌知名,广告也是它证明实力和信誉的一种方式。
但是,假货问题一直没有解决,在美国上市后就爆发了。与此同时,也出现了财务问题。背靠互联网巨头,三年烧毁10亿,盈利前景问题直到上市才解决。
不止一个品牌发起诉讼,华尔街知名做空机构浑水也采取了行动。大品牌的推出消费升级必然引起原商家的不满。5000商户封锁商场总部,员工不敢带胸牌上班。
上市不到一年就跌破发行价,长期追求GMV而非实际收益,双十一的数字游戏受到质疑。这家公司接下来会面临很多挑战,如果处理不好,将会面临巨大的危机。但它也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它的成长伴随着一个新的消费群体的诞生和成长。在经济放缓和外贸疲软的背景下,相对便宜的电商可能会有更多机会。
如果说在2014年底,《好奇日报》评选了当年的新公司,以上就是我们选择淘宝的原因。不过上面的每一个基本都可以用在今年的拼多多上。
2018年,依靠不同的技术,不同的传播方式,面对不同的人群,拼多多重复着淘宝15年前起步的成长和疑惑。
阿里巴巴的成长赶上了中国中产阶级白手起家的进程,以及中国消费的崛起,而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中国从彻底的出口经济向内需转型等一系列刺激下,淘宝悄然兴起改变了数亿人的购物方式和生活。
拼多多 也赶上了类似的大变化。4G智能手机让三四五线城市居民用上了互联网,新的人群可以在手机上购物,新的贸易争端影响到出口代工企业。这些工厂需要寻求新的出口。
拼多多 诞生于人们认为电子商务格局已定的时候。到 2017 年年中,拼多多 创始人黄峥会在每次演讲开始时花几分钟时间介绍 拼多多 的真正含义。如今,在纳斯达克上市近半年的拼多多,在过去的一年里拥有3.86亿下单,超越京东,仅次于淘宝。今年第三季度,拼多多三个月平台的总交易量为1185亿,几乎是京东的1/3。
不管你喜不喜欢,你都不能否认拼多多的巨大影响和它带来的改变。
基础设施不一样,微信和阿里铺的路,让拼多多用3年完成淘宝11年的成长
拼多多很快,因为淘宝一路走来,解决了做电商的一些基本问题。
淘宝成立时,更多的产品是平邮发送的,一个订单往往需要一周的时间。
没有人知道如何在不收取佣金的情况下进行电子商务。与马云有关的是一个无利可图的企业如何存在的问题。2008年,淘宝一条龙广告将搜索广告模式转向电子商务。如今,就连亚马逊和京东也纷纷效仿。
支付宝也在2003年之前开始,陆续开通了与银行的快捷支付。在此之前,网购不仅风险高,还需要复杂的网银转账,甚至到邮局汇款。一直以来,每天在网上消费500多元,都是去银行柜台办理手续的事情。
更重要的是消费群体。淘宝推出时,中国只有不到一亿人在使用互联网,而且都是面向电脑的。
京东2012年因与天猫冲突停止使用支付宝
到2015年拼多多诞生,赶上智能手机的普及和中国移动4G的普及,中国已经有6亿人使用手机上网,如今已经接近8亿。
今天,除了那些太年轻和太老的人,绝大多数中国人都是移动互联网用户。而且几乎所有人都在使用微信。微信的社交关系和移动支付是拼多多起步的基础。
作为2015年成立的互联网公司,拼多多的资本基础也比十五年前的淘宝好很多。成立之初就获得了数百万美元的启动资金,上市前已经获得了30亿美元。2003年淘宝上线时,中国互联网还没有习惯于无利可图的生意,最初的运营资金完全来自刚刚度过互联网泡沫的阿里巴巴。
IPO追逐利润,阿里巴巴和京东腾出市场
拼多多上线时,中国网民规模为 6.88 亿,仅占农村网民的 28.4%,最大电商阿里巴巴的年活跃买家达 4.23 亿,互联网用户数以亿计用户 没有养成在淘宝上购物的习惯,一个比较大的用户群并没有得到满足。
与此同时,社交媒体已经占到移动互联网总使用时间的40%以上,但淘宝和天猫并没有占据那么多时间。当时已经在美股上市,面临盈利压力的阿里巴巴和京东都在争夺高收入群体。
黄峥将这一幕描述为没有商场的浦东新区:“这一幕有点像上海新开一个浦东新区,路桥等基础设施都建好了,人也搬过来了,但是没有购物广场。 ”
直到 2016 年,阿里巴巴才真正想出如何解决这个问题。阿里巴巴 CEO 张勇表示:淘宝应该“面向内容、面向社区、面向本地”。未来几年,阿里巴巴将逐步将更多的广告资源向以内容为中心的方式倾斜——希望用户能在淘宝上找到“发现的乐趣”,把淘宝变成一个“消磨时间”的工具。
社交网络后来被阿里巴巴证明是有用的。据公司CEO张勇2016年介绍,淘宝加入社交功能后,每天开通7次。
彼时,今日头条刚刚解决了与媒体和版权的关系,正处于成长的高峰期。它模仿 Facebook 的信息流和算法,让用户可以无休止地浏览信息。
拼多多允许用户从一开始就“购物”而不是“搜索”——搜索默认是隐藏的。黄峥对拼多多的定位是电子商务中的Facebook,后来被今日头条取代,今日头条在国内比较火,也抄袭了Facebook的信息流。
有补贴的社交分享、无购物车、全平台免费送货、低价产品让拼多多抓住了阿里和京东错失的人群
拼多多 的购物过程可能是中国电子商务中最简单的。
2015年4月,拼多多推出第一款社交电商应用。这款名为品好货的产品主要专注于新鲜水果的订购。邀请好友通过微信、朋友圈等社交平台下单,满足需求。当人数达到时,命令将生效。
2015年下半年,拼多多决定把点单模式变成一个平台。9月,我们今天看到的拼多多正式上线。
拼多多的功能基本上都是围绕着微信来的。很多人第一次使用拼多多并不是在拼多多的app里,而是来自微信对话框里的亲朋好友。砍价还是团邀,原单价不高,两个人可以便宜几块钱进团。很多人只需点击链接,授权微信登录,完成拼多多的注册流程,成为拼多多的用户。
微信商家的一般信息是早期拼多多被诟病的一个重要原因,但确实有效。如今,京东和阿里抄袭了所谓的分组模式。
拼多多 的产品也非常便宜。具体来说,所有品类都比口碑便宜的淘宝便宜几十个百分点。
《好奇日报》统计了今年7月和12月在拼多多、淘宝、京东上不同品类的前五名产品的平均价格。可以看出,由于大品牌的引入,拼多多的价格有所上涨,但仍远低于竞争对手。
7月26日商品均价
12月26日商品均价,手机因苹果经销商的促销而暴涨,前五名的手机中有四款是iPhone,一款是35元的老人机
在拼多多,你几乎看不到没有包邮的产品,平台没有购物车功能——这些都缩短了用户的决策时间和决策过程。
购物车功能来自淘宝,是为了让消费者收集足够的免运费,或者一次多买几件商品。虽然越来越多的商品都自带免运费,但淘宝是不可能把购物车下架的。毕竟,“清空购物车”一直与淘宝消费息息相关。
而京东则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其APP完全没有直接购买的选项,鼓励用户将更多产品放入购物车并一起结算。因为京东从销售额中抽成,用户购买的越多,京东的收入就越多。另外,也可以一起结算,也可以降低自营物流的快递成本。
还有一个细节也可以看出拼多多是如何刺激消费者,缩短决策时间的。这篇文章发表的前一天,正好是拼多多和苹果国内经销商的联合促销,iPhone Xs MAX售价1500元。为了营造抢购的紧迫感,拼多多每小时创建抢购倒计时页面。基本上白天打开这个页面,就会有一种抢购会在几十分钟后结束的紧张感——虽然接下来的一个小时,抢购又要倒计时了。
超低价产品,不比价,购物车不比价,甚至搜索也不会像其他购物APP一样出现在首页……这些特性大大降低了用户在手机上购物的门槛。
这一切都是为了让用户看到低价就购买,尽可能缩短用户的决策时间。用户不用想太多,点击下单即可。这样就形成了拼多多用户消费频率高、客单价低的购物习惯。
京东虽然早期也提供包邮,现在也有人民币包邮的设计,但迫于经营压力,京东不希望订单过于分散,设计最终产品的各个方面都不鼓励人们去做下单。不仅是设计,京东还购买了无小包装的纸巾等生活用品,以降低运输成本的比重。
一款应用刺激冲动消费,而另一款则抑制冲动,消费习惯的差异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累积。
商家被较低的营销成本拉走拼多多,他们通过销售低价产品吸引更多用户
与京东不同的是,包邮、低价的费用由拼多多内的商家承担。
商家愿意承担,因为在拼多多上卖货的成本低于淘宝和京东。
2015年,阿里的广告收入为375亿元,平台营业额(GMV)为30920亿元,这意味着商家每卖出10万元商品,平均要花费1213元的广告费。一年后,同样的产品卖到10万元,要花的广告费就涨到了1391元。到 2017 年,这个数字跃升至 1,657 元。
拼多多 就在2017年,它从销售佣金变成了阿里的模式,向商家收取广告费和手续费。
物美价廉、订单量大,是基于不同于淘宝、京东的物流节奏。
比如28包纸巾29.9元。其中,每包纸巾的快递物流成本为0.125元/包,生产成本为0.91元/包,单单利润不到9美分。商家看重的是一次性大单带来的“薄利多销”。
纸巾品牌知乎创始人陈静曾告诉《好奇日报》:2016年3月入驻拼多多时,并没有考虑到突发的爆款。“突然量爆了,我们的生产工厂跟不上产能,快递一下子适应不了拼多多,它每天会发送10个订单。数千个订单。”
为了降低生产成本,生活用纸品牌知乎和可心柔将工厂迁至原料供应商理文集团的纸浆园区,以降低原料运输成本。
而用户对低价商品的配送时间也没有那么高的期望。在一线城市,京东已经开始将送货压缩到早上下单下午,淘宝也越来越接近几年前顺丰速递才能达到的速度。
对于拼多多买家,组团时间为24小时,最短发货时间限制为两天,即拼多多早期大宗商品最快发货时间为后3天内买方付款。,可以使用最便宜的快递,商家对订单数量也有明确的期望。
截至今年三季度末,拼多多年活跃买家数量已超过京东(3.05亿)。在阿里巴巴的“双11”中,拼多多也成为了阿里巴巴之外成长最快的公司。
水果是 拼多多 上最受欢迎的类别之一。与一般水果店的水果不同,产地商家直接发货,省去了中间环节,比水果店、盒马等渠道卖得更多。便宜的。淘宝上也有很多这种类型的商家。不同的是,淘宝还帮助推荐天猫超市更贵的生鲜,而拼多多只推荐便宜货。
其实拼多多商家和淘宝没有本质区别,有的淘宝基本都有。但淘宝的广告机制决定了它会推荐更多有钱的商家多做广告——他们往往不是最便宜的,而是淘宝最赚钱的。拼多多作为一个从低端起步的新平台,没有这样的包袱。
双十一期间,第三方检测到的数据是,拼多多已经成为阿里以外绝对增长最大的电商公司,整体规模排名第四。拼多多 没有透露平台总销售额,但强调 拼多多 在最新版本中售出了超过 200,000 部 iPhone。
以低价为主,拼多多的用户消费习惯基本形成。从使用时长来看,拼多多与淘宝的差距并不算太大。每个活跃用户平均每月在拼多多上花费4小时20分钟,接近淘宝,超过任何其他国内电商。
最近一个季度,拼多多新用户获取成本同比增长7倍至89.71元,但仍远低于阿里巴巴和京东的新用户获取成本。相应地,卖家在平台上获客的成本也低于他们在淘宝和京东上需要支付的费用。
同时,尽管接受了腾讯的几轮投资,并于近日正式进入微信钱包第三方服务九宫格,但拼多多与微信的关系还是有些微妙。
到今年上半年,拼多多 50% 的流量来自独立应用。虽然拼多多的产品分享默认只能到微信、QQ、QQ空间,但是在微信打开这个分享链接,拼多多的网站就打开了,而不是像京东一样打开微信小程序.com和蘑菇街。这仍然鼓励人们下载应用程序而不是留在微信小程序中。
所有这些都是拼多多刺激用户频繁打开他们的应用程序并养成购物习惯。
纵容假货是拼多多快速增长的原因之一,快速上市充分暴露了信任危机
与天猫和京东相比,拼多多的准入门槛更低,个体商户零要求可以准入,企业商户的准入门槛也很低(1000-10000元)。短时间内吸引了大量商家,但也带来了假货问题,上市后会增加合规成本。
“vivi”、“vovo”、“小米新品”都是拼多多上的热门品牌。即使在受到质疑后,拼多多 还是关闭了数千家商店,开始销售普通品牌产品。不过,拼多多产品评论区下的评论,往往都是在讨论是不是正品。
虽然拼多多从2017年开始就开始像淘宝一样投放广告和冠名综艺,但这并不能抵消假货山寨带来的信任问题。至于黄峥自己认为媒体将“假货”与“山寨”混为一谈,对于获得用户信任无济于事。
成立不到三年,拼多多又重演阿里巴巴上市后的假货危机。阿里巴巴上市一年内,平台上关于GMV数据和假货真伪的质疑逐渐浮出水面,阿里巴巴股价在当年下跌了一半。
虽然有先例,但拼多多没有阿里巴巴那么多时间缓冲。所有的问题都在很短的时间内爆发了。
黄峥表示,拼多多不会做天猫模式,现在不会,以后也不会。“这种模式对我们不起作用,”他说。“我得另想办法做所谓的品牌升级,应该不一样。”
但事实上,拼多多正在吸引淘宝等大品牌。一个例子是最近发布的两个月后开始销售的 iPhone。吸引大品牌合作后,拼多多上名字相近的山寨品牌基本销声匿迹。这些商家帮助拼多多吸引了早期用户,却被拼多多的消费升级处理了。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
与此同时,阿里巴巴也在进行相应的调整。
从表面上看,阿里巴巴和京东都推出了类似的分组模式。但真正能与拼多多争夺用户注意力的,是阿里巴巴早就推出的“内容”电商。现在,用户停留的时间越来越长。近日,淘宝也访问了小红书的内容。这一切都是为了让用户在淘宝上“去购物”,让中小商家流到拼多多,最近的财报分析会上上周,阿里巴巴宣布推迟商业化信息流支持商家更好地运营。这些都是与拼多多争夺商家和用户的措施。
如今,每个拼多多活跃买家平均每年在拼多多上花费894.4元。同一财年,阿里巴巴的数据为8732元。收入的差距是拼多多和阿里巴巴的差距,也是阿里巴巴回头和拼多多抢用户的挑战——要说服投资者接受每一个用户的人均消费越来越低。
但这一次,拼多多面临的转型更为紧迫。以往阿里巴巴研发十多年,上市一年内才爆发的问题,拼多多压缩几个月就爆发了。
它遇到的问题的强度也与其增长速度一致。
2017年夏天之前,拼多多是一家媒体不太关注的公司。因为上市,一下子成为了聚光灯下的焦点。
作为上市公司,拼多多如果问题不能解决,影响会更快更直接。它仍然没有阿里巴巴的机会。2014年上市的阿里巴巴迅速赶上了持续数年的美股牛市,低成本获得资金重返电商乃至线下零售大战。
2008年,经营5年的淘宝网在中国不断壮大的中产阶层赶上了互联网的普及,在出口贸易萎缩、政府刺激消费的大环境下实现了长期增长。力量。
2018年,经营三年的拼多多将随着三四五线消费者的不断壮大,追赶移动上网的普及。现在出口贸易前景再次面临挑战,但随着这些年房地产和债务的增长,刺激消费已不像十年前那么容易,国人对未来的乐观情绪是无法比拟的回到十年前。拼多多你能在这样的环境下解决自己的问题,彻底改变亿万人的消费习惯吗?
制图、数据整理 / 罗聪冯秀霞
标题图片/唐云露/Unsplash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