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财经调查:直播刷量服务明码标价,记者见证刷量过程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0 | 昨天 12: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网络直播的兴起促进了相关行业的成长,然而,其背后却存在着鲜为人知的阴暗面。直播领域粉丝数量和流量数据的虚假增长现象普遍存在,这不仅损害了直播行业的健康发展,还带来了诸多风险和负面影响。

刷量服务明目张胆

多个直播增粉相关的聊天群内,频繁出现公开宣传刷观看数、粉丝增长等服务的广告。刷量人员毫无顾忌,声称可随时进行、任意数量的观看次数刷量,甚至提供真人互动。这种现象已明显超出常规,显示出极大的胆量。据调查,此类刷量服务毫无掩饰,明显损害了直播的纯洁性。原本应是展示真实能力和优质内容的平台,现在却因这种刷量服务而变得混乱不堪。

此外,刷量人员还会向客户展示其过去的成功案例,目的是为了提升新客户的信任度。这种行为导致更多的人可能陷入这种违规刷量的困境。

记者亲身验证刷量便宜



记者通过实际测试来核实情况。他们选取了一家直播店铺,指示刷量操作员在短短一小时内提升2万次观看、15万个点赞及15次真实互动。该直播间平时关注度较低,观看人次当时不足200。刷量操作员报价极低,完成这些任务仅需53元。如此低投入即可实现数据激增,吸引了众多商家寻求捷径。同时,这也让那些努力吸引流量的商家面临不公平竞争。这种现象在不同程度上干扰了直播行业的健康发展。

挂机刷量规模庞大

为了吸引大量账户,刷量平台引入了挂机刷量机制。用户只需将账号授权给挂机平台,便能轻松获得收益。此模式使得刷量平台无需大量购买及维护账号,同时用户无需繁琐地抢单接单即可赚取佣金。据相关数据,我国网络挂机用户数量已突破百万。众多真实账户的参与,催生了规模庞大的非法刷量产业,对网络直播市场的公平性与真实性造成了严重冲击。

工程师揭秘刷量源头

源头构建了刷量体系。王嘉义工程师提到,起初刷流量依赖未实名认证的“黑卡”在平台进行注册。然而,随着市场规模的扩大,这种做法已无法满足需求。这种非法手段的初始应用,为后来庞大的刷量产业埋下了不良的根基。每一例利用非实名机制规避规则的行为,都如同在直播行业的健康体中植入了一颗毒瘤,并逐渐在庞大的刷量产业链中蔓延生长。

刷量上下游双受损



专家分析指出,无论是提供账号进行刷量的网民,抑或是购买刷量服务的商家与平台,均面临巨大损失。对于提供账号的实名用户来说,风险尤为显著。由于平台实行实名注册,一旦信息泄露,便可能被不法分子利用。此外,还可能因刷量中介而卷入非法产业链。以新闻曝光的案例来看,拥有数百万粉丝的直播间中,仅有十分之一为真实观众,这充分表明刷量产业已对直播的真实性造成了严重冲击。

商家和平台若购买刷量服务,将面临虚假流量破坏商业诚信的风险。劣质内容因刷量而得以推荐,而优质内容则被埋没,进而引发平台秩序混乱、用户体验下降、用户资源流失以及竞争优势减弱。

刷量产业数量惊人

目前,我国刷量行业的发展规模令人震惊。相关数据显示,刷量平台数量已突破千家,刷量产业涉及的从业人员总数超过九百万。这些数字背后,隐藏着大量违规行为和非法交易。直播领域亟需解决这一问题,否则将面临严重威胁其健康发展的风险。

关于直播刷量现象,您有何见解?欢迎在评论区发表您的看法。如认为本文具有参考价值,请给予点赞并予以转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