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红书主播麦琪啦直播带货散结因子复合片,宣称治疗癌症引发争议

[复制链接]
查看9 | 回复0 | 2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1月25日,澎湃新闻报道揭露了小红书“千万级”带货主播“麦琪啦”直播间的问题。直播间内存在使用替代词汇规避审查,进行保健食品和抗癌产品宣传的现象。这种行为严重误导了消费者,并对现有监管体系构成了挑战。这一事件引起了广泛关注。

直播间的替代词忽悠

“麦琪啦”直播间中频繁使用诸如“肿跟瘤”、“囊囊肿肿”、“CA”等代称。这些词汇的使用旨在绕过审查机制,其意图是向消费者误导性地宣传产品具备治疗癌症等重大疾病的能力。此类表述在常规广告审查中难以通过,然而在网络直播环境中却能得以规避。消费者可能因这些暗示而误信产品具有神奇疗效,进而进行购买。众多消费者缺乏医学背景知识,容易受到此类含糊表述的误导。

主播此举旨在显著提升产品销售量。以某款自称具有“科技感”的“散结因子复合片”为例,其宣称具有抗癌功能,实则仅是普通压片糖果,并无抗癌效果。此类行为构成虚假宣传,严重侵害了消费者权益。

假冒抗癌药的真实面目



所谓的“抗癌神药”——“Millvolt散结因子复合片”,实则不过是压片糖果。主播对其性质进行了严重歪曲,这种差异令人震惊。原本不具备医疗效果的它,在主播的宣传下变成了抗癌“神药”,误导了公众认知。众多消费者因此误以为能获得抗癌效果,然而结果却是失望,甚至可能耽误正规医疗救治。对于肿瘤患者及其家属而言,这种误导性宣传无疑是雪上加霜。

现行监管的挑战

互联网平台审查难以阻挡此类虚假宣传,这给假药和假广告的监管带来了难题。在直播带货模式中,由于主播与销售主体分离,现行的“属地监管”原则遭遇了困境。例如,在类似事件中,难以确定应由哪个地方的执法机构负责管辖。若保健品在实体店进行此类虚假宣传,必将面临严厉的惩罚。然而,在网络直播这一新兴领域,管控变得尤为困难。监管的盲区为主播提供了可乘之机,使他们得以进行违法宣传。

直播带货的监管漏洞

直播的“一次性”特性被过度使用。主播通过使用“代称”等手法绕过审查,在消费者未及察觉的情况下,已迅速完成欺诈交易。同时,主播与销售主体分离也带来问题。以本次事件为例,一旦出现问题,销售方便会将责任归咎于主播。这种直播销售模式中的缺陷,被不法商家利用,以规避监管和责任。



主播的逃避手段

事件揭露后,“麦琪啦”主要账号更名为“Maggie麦琪啦”,并显示IP地址为香港。他们似乎认为通过这种方式,能够给当地监管机构制造障碍,规避潜在的惩罚。这种行为极其不负责任,通过地域等手段企图规避监管,却个人获利丰厚。与此同时,众多被误导的消费者权益受损,维权之路艰难。

监管改进的必要性

当前直播销售领域质量参差不齐,食品药品监管体系亟需跟上时代步伐进行革新。必须统一线上线下标准,坚决防止主播通过“代名词”“IP转换”等手段规避法律制裁。否则,将导致更多消费者受虚假宣传之害,直播销售环境亦将遭受损害。对此,广大读者朋友们,您们如何看待直播销售中食品药品监管的挑战?欢迎积极留言、点赞、转发本篇文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